全媒体记者吴乔璐 通讯员王威
10月18日,78个部门、镇(乡)街道一把手均收到了全区首份“三服务”月度考评表,表上37盏红灯督促着相关负责人进一步压实责任,深化“三服务”。
“量化管理、敢于‘亮灯’,是进一步深化和巩固‘三服务’的有效举措。”区“三服务”活动协调督查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区坚持把“三服务”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载体,聚焦省委、市委提出的问题清单、落实清单和责任清单,直奔问题去、冲着问题改,目前已解决关乎企业发展、民生实事、基层治理问题1608个,办结率达92.8%。为巩固“三服务”活动成效,深化推进“三服务”,海曙新推“亮灯管理”法,每月对各部门、镇(乡)街道的“三服务”组织和实施情况、问题解决情况、创新特色做法、信息报送与录用等四大类给予“亮灯竞赛”评比并公布,进一步督促服务沉下去、问题带上来、解决抓起来。
建章立制做细做实“三服务”
年初,我区即召开“三服务”活动推进会,有机结合“三服务”活动与“六争攻坚”行动、“三大主题年”活动,明确具体重点任务20项,实行专班化运行、集中化办公,围绕市级问题清单、落实清单、责任清单,将清单细化为“三单三表”,通过《海曙区“三服务”活动现场解决问题表》《海曙区“三服务”活动协调解决问题表》《海曙区“三服务”活动需统筹解决问题表》,有效解决落实企业、群众、基层的实际诉求,完善问题收集、交办承办、督办落实、结果反馈、回访评价的问题处置流程。
自“三服务”活动开展以来,区委书记带头服务,区领导、区管干部、各镇(乡)街道负责人等纷纷走村入企、深入基层,聚焦企业发展用地少、技术人才缺等制约瓶颈;关注高山群众就医难、就医贵等民生问题,开展了一系列“三服务”活动。
亮点频现走亲连心解难题
哪里困难多就去哪里服务,哪里问题突出就到哪里服务。秉持这一服务理念,海曙全区上下结合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三服务”,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解难题亮招频现。
当好企业诉求收集“信息员”、帮困解难“协调员”、惠企政策“宣传员”。宁波华晟轻工集团有限公司筹备主板上市,集士港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主动靠前服务,积极对接区金融服务中心,上门为企业辅导上市相关事务,宣讲税收补助政策,并与相关部门对接土地审批、员工持股计划办理等,代办相关手续;石碶街道将宁波德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列入街道中小微企业培育库,街道服务小分队定期上门,为该企业提供专业的产值报表监控、资源链接等服务,短短半年,企业即达到了升规标准。
民情在线服务员开启“全员走亲”模式。白云街道安丰社区“全能社工”让居民少跑冤枉路,包片社工一岗受理居民事务;区卫健局完善高山巡回医疗队定期送药送检上山,医疗服务变“群众跑”为“医院跑”。“揽事日”畅通基层说事渠道。民乐村村民说事厅紧紧围绕村民利益这一核心,落实每一件民生大事。
靶向服务纵深推进强长效
“三服务”活动干得怎么样、好不好,关键要让群众评,把群众满意作为最大动力。
群众评,重在急人所急。聚焦民营企业“成长的烦恼”,我区依托党企共融的“红色帮办”队伍,构建“红色服务”体系,由区党建服务中心设置的“红色帮办”指挥室和镇(乡)街道、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分设的各服务站和分站,组成了覆盖全域的帮办服务体系,确保企业帮办事项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群众评,重在啃“硬骨头”。针对中小制造企业普遍存在技术升级成本高、研发能力弱等共性问题,我区通过“技术联姻”,依托宁波市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开发的“智云端”,开展企业智能化诊断服务,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处理,提供解决方案,加快“智造”转型;群众评,重在服务成效。关注基层自我革新,我区在全省首创审批考级制,培养覆盖全域的窗口“通才”队伍,并纵深推进至镇(乡)街道、村(社区),实现无差别全科受理三级服务体系全覆盖,缩短群众至少50%的等候时间。
下一步,我区将借助问题清单、落实清单和责任清单,重点关注出现频率较高的几类问题,建立问题解决长效机制,提高“三服务”工作效率,打响海曙服务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