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

海曙高质量建设国内一流强区

    2019年10月31日 17:20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全媒体记者:周唯轶 崔宁 李叶馨 唐慧晔 王超 ■摄影:忻之承 沙燚杉 ■通讯员:卢姣姣 徐燕 华骋珅 刘平 陈媛   产城融合 跨越发展   云霞出海曙。   坐拥全市最繁华的地段“三江口”,位于宁波都市经济圈核心区的海曙,抢抓历史机遇、把握时代脉搏、紧跟发展步伐,与时代发展同步、与改革创新同行,生动诠释着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大发展需要大空间。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新海曙,区域面积从29.4平方公里增至595.5平方公里,区域功能拓展为集中心城区、郊区、山区为一体的复合型城区,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从天一广场到杉井奥特莱斯,从电商园区到望春工业园区,从月湖金汇小镇到鄞江古镇……通过历史街区更新、功能区块开发、产业集聚区打造,海曙城市空间格局也进一步得到优化提质。   海曙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可通达性强,是联结沪杭甬以及长三角地区的重要节点,涵盖宁波栎社国际机场、铁路宁波站、宁波客运中心、汽车南站等各类交通枢纽,处在上海、杭州2小时车程交通圈,建设和运营中的地铁线多条贯穿海曙,四通八达的交通使海曙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地。   大空间孕育大潜力。当前,海曙正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驱动、创新驱动“两大驱动”为动力,创新发展沿姚江和沿奉化江两个都市滨水发展带,联动发展现代都市、产城拓展、生态涵养三个经济圈,分类打造活力核心、产城创新、特色文创、空港经济、都市拓展、生态休闲六大功能板块。   规划面积82.5平方公里的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宁波8个卫星城市试点镇之一的集士港卫星城,省第三批特色小镇月湖金汇小镇,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省5A级电商产业基地中国(宁波)电子商务产业园,省级工业园区望春工业园区……依托这些平台载体,海曙发力突破,聚力提升,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居全省第八,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大关。   大平台承载大项目。近年来,宁波市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智能技术“两院一园”、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批批大项目在海曙落地生根,给海曙产业发展搭载“智慧大脑”,为区域综合实力提升注入新动力。   扬帆出海,曙光在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海曙区将深入践行“八八战略”,全力推进“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扎实开展“三大主题年”活动,继往开来、蓄势提升,在高质量建设国内一流强区的新征程中阔步前行。   转型升级 凤凰涅槃   风雨兼程,只争朝夕。   作为宁波中心城区的海曙,传统优势产业积淀深厚、基础牢固,培育打造了纺织服装、汽车零配件、电气电工等多个优势制造产业集群。行政区划调整后,海曙区域经济总量急剧壮大,产业体系更加完善,逐渐构建形成“东商西绿中高新”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做强传统优势产业,海曙信心十足。巩固商贸商务传统优势,依托核心商圈更新发展,海曙不断优化区域商业、社区商业布局,有效提升商贸商务业能级;宁波(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效应显现,传统商贸业、都市工业依托电子商务实现有效转型,电商强区建设为区域经济发展积聚了后劲;紧抓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建设机遇,依托月湖金汇小镇等载体,吸引特色金融服务业集聚发展;此外,海曙正积极参与开展新一轮国家服务业综合试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智汇”海曙,数字先行,“海曙智造”“海曙创造”底气足、后劲强。实施“科技创新+总部经济”双轮驱动,高端城市综合体、特色小镇和产业园区在海曙拔地而起,高新技术、金融服务等新兴产业在海曙得到有效集聚。以各大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园区平台为依托,海曙已集聚一批智能制造、文化创意、新材料等产业园区和创业创新平台,打造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高地。加快5G布局,海曙已陆续推进雅戈尔5G智能工厂、智慧门店等项目落地,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5G无人驾驶技术研究初获成效。   号角之下,海曙挂起建设“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作战图,牢抓产业升级的历史机遇,抢占发展新高地。海曙已引进一批高精尖产业技术研究院,着力抓好科技创新这一“栽树工程”,形成了以先进制造、新材料为主导的一系列优势产业,同时不断加快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打造高端装备、新能源、时尚纺织服装、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集群,开创制造业和都市工业经济跨越发展新局面。   “绿色制造”引领海曙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之路。通过技改先行、产业结构调整等手段,今年上半年,海曙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9%,两项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截至目前,海曙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已连续8年下降。“绿色养分”灌溉培育之下,“绿色动能”凸显:自2017年以来,海曙没有一个高耗能项目落地,同时大力引进科创平台、孵化科创企业,引导发展数字经济等低能耗高产出产业,辖区企业利维能更成为海曙区首个国家级“绿色工厂”。   城乡统筹 比翼齐飞   在开拓进取中,海曙城乡融合发展渐入佳境。   改革开放以来,海曙区先后经历了1984年和2016年的两次大的行政区划调整——海曙从城乡分割走向统筹推进,从城乡二元迈入城乡一体,城市与乡村携手并进,城乡争优中,诠释了协调发展的深刻内涵。从海曙中心老城区,到西乡片区,城乡共携手,旧貌换新颜,活力正焕发。   区域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城乡融合水平不断提升。鄞奉片区、月湖西区等重点区块建设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有机更新、全面提质,集士港卫星城快速发展、初成规模,其他镇(乡)街道联动发展。   城乡基础建设日新月异。现有宁波栎社国际机场、铁路宁波站等一批重大交通枢纽,全部行政村开通等级公路。地铁1、2号线建成通车,高鑫广场等一批城市综合体投入使用。智慧城区建设领跑全市,网络设施布局持续优化,建成全国首个区级政务数据整合应用平台,荣获“十二五”中国智慧政务领军城区。积极融入全市“三江六岸”建设,城市主轴,姚江、奉化江等堤防水利工程完成建设。落实54个项目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完成绿道12.75公里加快成片联网建设,打通多条断头路,实现城乡互通共频发展。   城乡功能品质明显提升。“三改一拆”持续推进,成功创建全省首批“基本无违建区”。“五水共治”全面攻坚,垃圾河、黑臭河基本消除,夺得2018年度全省“五水共治”工作的最高综合性奖项“大禹鼎”。高塘花园等3个老旧住宅小区整治改造项目完工,全区302座农村公厕改造工作全面启动,全区9个镇(乡)街道全部通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验收,向美丽城镇建设迈进。征地拆迁和棚改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在全市率先基本完成非成套房改造和旧村改造任务。   城乡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了更多的获得感。海曙以“全域景区化”为目标,推动“智慧城管”向镇乡覆盖,城市精细化管理向镇乡延伸,“综合执法进小区”行动全面覆盖至海曙区中心城区9个街道75个社区274个小区,中心城区居住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行政村分类覆盖率达79%。   继往开来,城乡争优是全面提升城乡品位品质,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海曙将从核心城区品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基础设施联网提升等方面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争当城乡统筹的排头兵。   文化引领 百花齐放   千年海曙,文化铸魂。   这是一项久久为功、驰而不息的工程。无论是城乡公共文化建设的持续深化,特色文化品牌的创建培育,还是文化产业发展效益的日益凸显,在海曙文化铸魂的脉络中,着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的路径越发清晰。   以“争当文化引领的排头兵”为指引,拥有千年底蕴的海曙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2018年,天一阁·月湖景区获评国家5A级景区,历史文化保护成效取得新进展。目前,海曙现有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6个,市级历史文化街区7条,拥有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大运河(大西坝)、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它山堰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点)354个,数量居全市首位。   依托区文体中心、区话剧中心等重点文化设施以及“书香宁波·海曙阅读季”嘉年华、“美好生活”文化节等品牌活动,海曙文化建设劲道十足。2014年,海曙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区复评。去年,海曙又获得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目前,各项创建工作正稳步推进。   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文艺创作百花齐放,“文艺海军”不断壮大。《老墙门》《网络女孩》《南腔北调都是歌》《阿婶合唱团》……海曙选送作品连续四届斩获全国“群星奖”,还有500余件文艺精品节目获全国、省、市各级荣誉。各级文艺团队也随之蓬勃发展,扎根本土,坚持原创,帮助实现文艺精品“海曙创造”的良性循环。   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建设,是城乡文化融合发展的一声集结号。90家农村文化礼堂、5家社区文化家园、4家企业文化俱乐部,共同“擂响”了完善“15分钟文化圈”的隆隆战鼓,一手搭建精神家园,一手传播红色声音,全力让每一块阵地强起来、用起来、活起来。   海曙进一步壮大文化产业,继续加快推进“文化+”融合发展,使区域文化软实力更有效地支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文明。以创客157文创园、鼓楼沿、龙湾智谷等文创园区为依托,海曙已初步形成一批业态互补、定位各异的文化产业集群。2018年,海曙区文创企业达近3000家,规(限)上文创企业实现增加值52.66亿元,占全区GDP比重达到4.2%。   宜业宜居 人和景美   公共服务,让新老居民共享和谐生活。   清晨,当海曙居民来到楼下的垃圾桶旁,有热心的桶边督导员协助进行垃圾分类;午后,在商圈的楼宇大厦里,年轻的创业者埋头苦干之际,有政府的服务人员上门帮助他们解决烦恼;傍晚,当海曙居民忙碌了一天回家,他们会惊喜地发现,早上在手机上提交的办事文件,已经办妥寄到家中……海曙,这个新老元素交融的地方,每天都有暖心的服务,让居住于斯、奋斗于斯的每个人幸福感升温。   “围绕‘服务上台阶、环境上档次、生活上品质’,争当宜居宜业的排头兵。”这是海曙在区第九次党代会上提出的目标。基于此,“最多跑一次”改革、垃圾分类、“三问三服务”、居家养老、创业服务……一项项便民强企服务落地有声;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位居全市前列、全省唯一入选全国首批“未来学校实验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评价位居全省第一、“开放空间”项目获得中国城市治理创新奖入围奖……一项项服务惠民成果收获满满,海曙居民的幸福指数也在节节攀升。   越来越多海曙居民发现,原先办理不动产登记事项,要分别跑不动产登记大厅和户政中心两处地方的不便之处大为改善,如今只需一窗联办,1小时内就能办结。“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牛鼻子,180个事项下放延伸至基层站所,158个民生事项实现“一证通办”,914个事项实现“零次跑”。还有81890这个运行了18年的便民服务热线,快速、便捷地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成为全国两百余个城市学习的样板。   全国首创“政府扶持、协会运作、依托社区、社会参与”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让海曙老人更具幸福感。在鼓楼街道文昌社区,“鼓楼随园智汇坊”已经成为周边老人每日必到的幸福之家,社区联合第三方机构打造嵌入式养老服务,让家门口养老变得不再遥远。自2004年以来,海曙区构建起以社区为依托的社会化居家养老体系,就近、便捷、专业化、低成本的服务,有效缓解了社会养老的压力。   海曙不仅是和谐温馨的宜居之地,更是创业创新的宜业沃土。“百创汇海”人才政策更加优化,精准服务企业行动深入开展,广大企业家和各类人才对新海曙的向心力、凝聚力不断增强;“匠心汇海”为全区培育了万名技能人才,近两年来,我区建立10个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让海曙成为“工匠”们的奋斗热土。   海曙,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用便捷、周到、高效、暖心的服务,美丽环境、强健产业、惠及群众,擘画宜居宜业发展宏图。   我与共和国共成长   从天一阁到阅读空间   一抹书香润泽城市   400多年前,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建造了天一阁,现藏有古籍三十余万卷,其中善本八万余卷,成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和1200多年的传统文化,共同为海曙注入了“崇文重学”的历史基因。   400年后的今天,以“文艺”闻名的三联书店·筑蹊生活、网红书店“西西弗”、宁波老牌民营书店“枫林晚”、24小时书店天一书房……都如星火般遍布海曙各大街巷,为市民提供最温暖的阅读空间。   在月湖金汇小镇,“枫林晚”书店隐秘于青砖黛瓦的小巷中,推一扇小门而入,茶香四溢,三两读者边喝着茶饮边阅读心爱的图书。这是“枫林晚”在宁波的第三家书店,也是最贴合其传统人文气息的一家。   2002年,创始人郑永宏和妻子在西门口开设了第一家“枫林晚”书店,主打传统、小众牌,本着对文史哲学类书籍的专注,吸引了一大批阅读爱好者前来选购精品、收藏级图书。当实体书店遭遇寒冬时,郑永宏一改单一的图书销售模式,积极开拓文化交流空间,沙龙、讲座、展览、音乐会、红酒品鉴会……书香伴随着现代的生活方式在这方文化交流空间内绵延生长。如今,“枫林晚”已在金汇小镇、南塘老街、联谊宾馆等地开设了4家连锁店,下月又即将与某酒店合作,开设一间酒店里的文化书房。   从23平方米的阁楼书店到拥有5家品牌连锁店,通过转型升级,“枫林晚”的经营也渐入佳境。去年,“枫林晚”还将城市文化带到农村。在高桥镇芦港村,读书会、亲子夏令营等文化活动的开展为当地村民打开了阅读的大门,芦港村的读书会成员已超200人。不仅如此,书店还筹办起“到乡村去”系列文化体验活动,携百余名城市书友一同下乡体验乡村文化,在城乡文化的融合碰撞中擦出新的火花。   从城市到农村,从小众到全民,实体书店的发展壮大不仅为海曙增添书香、滋养文化,也不断擦亮“书香海曙”这张城市名片。(吴乔璐)   从缝缝补补到智能制衣   一件宁波装勇闯世界   100多年前,凭着一把剪刀、一把尺子,宁波人做出了中国第一套西服、第一件中山装……在中国近代服装史上写下辉煌一页,造就了“红帮裁缝”这块金字招牌;三四十年前,宁波人创办了雅戈尔、杉杉等一批中国服装行业领军企业,打造出中国最大的服装产业基地,续写了改革开放时期的“红帮”新篇。   “老红帮”的创新精神造就了“宁波装”享誉全球,如今,全区规上制造业四分之一是纺织服装业。无论是雅戈尔的服装智能工厂、旦可韵的羊绒衫个性化定制,还是太平鸟的智慧门店、麦中林的IP营销,中国服装业的创新前沿常可看到以海曙企业为代表的“新红帮”的身影。   斥资上亿元打造智能工厂,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生产,量体定制周期从15个工作日缩短到5个……时光荏苒,如今,走进雅戈尔车间,全球首条西服全吊挂流水线让生产更加有条不紊,整个西服车间实现了物料位移无人化,一块长约7米的显示屏上,密密麻麻显示着数字、图表和指示灯,它们代表着整个车间的订单、产量、生产和质检情况;博洋“创客157”入选年度省级制造业“双创”平台,如今成功孵化的9个服装品牌中,7个品牌年零售额超1亿元;旦可韵全栈式智能个性化定制制造项目为海曙纺织服装企业转型注入“智造”因子……   通过转型升级,产业动能进一步被激活。雅戈尔、杉杉、太平鸟、维科、博洋、狮丹努等纺织服装龙头企业“两头发力”,布局线上产品营销与线下用户体验,中小企业开阔视野提升产业“腰部力量”,在传统服装制造的基础上融入智能制造、艺术设计、文化创意等创新元素,提升产品附加值。   “宁波装,妆天下”。升级一批、转型一批,还要淘汰一批,“红帮裁缝”的传人们正在用智能制造做“衣”,大数据做“媒”,持续领跑。(励彤 朱杉珊)
本文来源:海曙新闻网 责任编辑:李叶馨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