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

我国法院首部互联网司法白皮书在乌镇发布

    2019年12月04日 15:53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在12月5日即将召开的世界互联网法治论坛前夕,最高人民法院于12月4日上午9时在乌镇正式发布了《中国法院的互联网司法》白皮书。据悉,这是我国法院发布的首部互联网司法白皮书,也是世界范围内首部全面介绍互联网时代司法创新发展的白皮书。白皮书为中英文双语版,中文全文约1.6万字,由前言、正文、结语、附录4个部分组成,从5个方面充分展示了我国法院互联网司法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体现了我国互联网司法制度框架初步建立、规模效应初步形成、改革成效逐步显现。

  其中,正文包括总体发展、专业审判体系、便民利民机制、在线诉讼机制、智能化应用、司法协同治理及裁判规则体系等7个版块;附录从裁判规则体系的案例中,精选介绍了10个具有裁判规则意义和影响力的典型案例,涉及互联网司法的各个重要领域,包括互联网交易行为的规范、网络平台责任的划分、网络空间的知识产权保护、互联网市场垄断和不正当行为的认定、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惩治网络刑事犯罪等。

  一起来看看白皮书中有哪些浙江元素:

  ★2015年4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率先在辖区法院开展电子商务网上法庭试点,集中审理网络支付纠纷、网络著作权纠纷、网络交易纠纷等案件。

  ★在充分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2017年8月18日,杭州互联网法院正式成立。

  ★截至2019年10月31日,杭州、北京、广州互联网法院共受理互联网案件118764件,审结88401件,在线立案申请率为96.8%,全流程在线审结80819件,在线庭审平均用时45分钟,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约38天,比传统审理模式分别节约时间约3/5和1/2,一审服判息诉率达98.0%,法院通过电话、邮箱、微信、短信、公众号等在线送达文书96857次审判质量、效率和效果呈现良好态势。

  ★积极探索实行跨域立案机制,2019年8月,北上广、长三角、京津冀地区法院之间已实现省市区三级法院跨域立案,跨区域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

  ★大力建设推广以微信小程序为依托的“移动微法院”电子诉讼平台,实现当事人指尖诉讼、法官掌上办案。2019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在总结浙江法院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推动在北京等12个省区市辖区内法院全面试点,截至2019年10月31日,移动微法院注册当事人已达116万人,注册律师73200人,在线开展诉讼活动达314万件。

  ★杭州互联网法院针对当事人因上班、出差、出国等原因产生的诉讼“时间差”问题,探索“异步审理”模式,结案2495件,平均每案节约当事人在途时间约6小时。

  ★积极探索“区块链+司法”模式,以大数据、云存储和区块链技术为基础,利用区块链技术防伪造、防篡改的优势,大幅提高电子证据的可信度和真实性。截至2019年10月31日,全国已完成北京、上海、天津、吉林、山东、陕西、河南、浙江、广东、湖北等省(市)的22家法院及国家授时中心、多元纠纷调解平台、公证处、司法鉴定中心的27个节点建设,共完成超过1.94亿条数据上链存证固证,支持链上取证核验。

  ★通过司法裁判,清晰界定网络平台责任,推动网络平台向用户提供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网络服务和环境。如杭州互联网法院“微信小程序案”等。

  ★进一步细化明确垄断和不正当行为的认定标准和规则,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竞争。如浙江余杭法院“淘宝恶意投诉案”等。

  ★明确用户个人数据信息商业使用规则和边界,督促互联网企业收集使用数据时合法合规,加强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如杭州互联网法院“芝麻信用隐私权案”等。

  ★明确网络环境下新类型知识产权的权利属性、保护范围和追责机制,加大司法保护和救济力度,完善知识产权领域治理规则,有效保护和鼓励互联网创新。如杭州互联网法院“小猪佩奇案”等。

  ★根据网络犯罪新特点,立足刑事审判职能,加大打击惩处力度,严厉打击等各类网络犯罪,确保网络空间秩序安定有序。如台州温岭法院“校园网络暴力案”等。

本文来源:浙江新闻 责任编辑:邬盈蓓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