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朱燕君 通讯员张弛)“以后逛公园不仅能散步赏花,还能学习宪法知识,对我们提高法治意识很有帮助。”日前,海曙法治文化阵地再添新成员,高桥镇民乐村宪法主题公园落成,该村村民又多了个寓教于乐的好去处。
怎样让法治宣传深入人心?“让法治宣传有特色、接地气。”区司法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全区已创建20余个特色法治文化阵地,法治宣传的触角,延伸至镇(乡)街道以及学校等各个角落。
近年来,我区将法治阵地与镇(乡)街道的民生工程相结合,以公园、古迹、校园等为蓝本,打造一批法治文化精品工程,如古林镇葑水港村的宪法主题公园、区青少年宫的青少年法治体验馆,以及设立在樟村中学内的全区首个检镇共建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等。“全区首个水利法治主题馆就设在鄞江古镇内。”区司法局鄞江司法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它山堰是我国现存的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吸引不少市民来鄞江古镇旅游打卡,“我们将水法馆布局成上下两层,分成序、水法相依、相伴而生、甬水留痕、水法新篇等五个展区,运用AR技术,可以让王元暐、王安石等曾在宁波兴修水利工程的先贤们‘走出’墙画,讲述治水故事,让市民在游玩休闲中,接受水法宣传教育,将水法文化元素巧妙融入其间。”
法治文化重在建设、贵在落地,难在普及和深入。法治宣传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每个人都成为法治建设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我跟大家交流下《婚姻法》和家庭矛盾纠纷的调解。”前不久,“老余听民声”普法工作室志愿者团队在白云街道联北社区,为群众讲解法律知识。2015年成立的“老余听民声”普法工作室,是以社区专职委员、党员志愿者余镇国命名,目前有普法志愿者10余人,通过接地气的方言为居民宣传法治理念、传播法律知识。像这样的普法工作室,全区已有20家,基本实现镇(乡)街道全覆盖,且各个普法工作室均结合自身特长,从单一普法活动转向“菜单式”定制,加深公众法治理念。例如,“何阿姨普法工作室”利用全国人民调解模范何凤瑛专业特长,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为居民们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古林“席乡法苑”工作室结合辖区内务工子女较多的实际情况,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青少年系列法治活动,广受好评。今年各工作室开展特色宣传活动50余场,覆盖人数近3000人。
此外,全区还持续开展法治文艺演出、宪法知识有奖问答、法治故事大赛、法治动漫微电影等系列活动,打破单一灌输式宣传模式,深挖文化内涵,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宣传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