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

海曙激发职教创新“第一动力”

深化产教融合 实现多方共赢

    2019年12月13日 13:36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海曙新闻网讯(全媒体记者周唯轶 王超 通讯员虞红 虞杰)企业去哪里觅得符合转型升级发展方向的人才?职业院校如何让研究成果“走”出实验室,避免“闭门造车”?

  深化产教融合,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今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六部委发布《关于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宁波市被纳入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范围。

  作为宁波中心商贸商务区,海曙也早就开始了产教融合的探索: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共建等方式,构建起协同推进的产教融合新生态,希望为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

  那么,海曙在“产教融合”这道命题中,回答得如何,又遇到哪些瓶颈,记者日前来到相关部门、企业、院校进行了探访。

  新的时代呼唤现代职教

  一个技术难关,会给企业发展带来极大的制约;缺乏实验实践基地,也给不少职业院校师生带来困扰。

  在海曙的众多职业院校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面临这样的瓶颈:教育资源分散、教学规模偏小、实训资源短缺、缺乏发展空间等。而此时,面对浙江省“八大万亿”产业、宁波市“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及“225”外贸双万亿行动等重大部署,海曙已经打出高质量建设一流强区的目标,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

  突破瓶颈,势在必行。“产教融合,无疑是破题的关键。”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11月,海曙区人民政府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发挥区域的产业、政策优势和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科研、社会服务优势,开展紧缺性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应用性技术研发和决策咨询服务,进一步提升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和服务地方能力,为海曙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输送高技能人才、提供智力支持。

  按照协议,海曙区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开展“1+X”合作,1是战略合作框架,X是根据海曙区经济、社会、文化等需求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包括构建乡村振兴研究院、共建文创传媒产业园、推进电子商务园区的建设、构建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构建高水平的公共实训基地、建立示范性职业教育联盟、共建共享文化中心和社区学院、建立军民融合产业中心、参与研究院的专项工作、共建公共服务平台等。

  政产学研实现融合发展

  校企合作,是推进产教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为海曙辖区内唯一的高职院校,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前后有3万多学生在属地工作,毕业生创办企业近1000家,为海曙区吸纳了近10万名社会人员就业,培养了一大批对产业具有支撑作用的高素质技能型复合人才。

  在雅戈尔集团,就活跃着许多毕业于该学院的营销和财务骨干。早在2000年,逐年壮大的雅戈尔集团开始谋求“建跨国企业、创国际品牌”的战略转型,人才成为当时制约集团发展的关键因素。急于“破局”的集团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联手,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雅戈尔学院应运而生。此后5年,雅戈尔学院连续启动定向招生,其培养的3届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中,有60多人最终加盟雅戈尔集团,对改善企业骨干队伍结构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企业量身育才的理念也赢得了企业的认可。近年来,该校先后与宁波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财通证券、宁波市萤火虫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联合开办“新华书店班”“财通证券班”“萤火虫影视特效班”等多个订单班,几乎覆盖该校所有专业,实现学校、学生、企业的多方共赢。

  “校地、校企合作,将产学研合作扩展到人才培养、技术升级、服务社会、文化引领,走出了一条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发展道路,实现了校、企、政、区多方共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周志春说。

  同样得益于与企业的结合,古林职高全面推行了“现代学徒制”试点,使学生一入学就具备了两个身份——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学徒。“我们创设了包括企业、民间、世界技能大赛实训基地在内的‘四课堂’教学模式,和灵动学期制、轮岗包岗制、层级激励制‘三机制’教学。”古林职高相关负责人表示,以烹饪专业为例,他们安排高二的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专业见习,高三分两个方向,一个方向在校备考高职考,另一个方向进入企业进行一整年的顶岗实习。

  除了烹饪,古林职高还依托宁波栎社国际机场腹地的宁波临空经济示范区推进电子商务专业,先后与广博集团、GXG、顺丰公司等本地企业合作,让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深度融入企业电商平台,由企业的专业人员指导,让学生在运营中学习提升。

  最大限度释放“人才红利”

  深化产教融合,不是简单地深化教育改革以适应现有产业发展需求,不仅需要深化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迫切需要深化产业需求侧改革。

  有关分析人士表示,深化产教融合,关键在于围绕新旧动能转换,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两侧同时发力,以人才成长为主线,培养造就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抓好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最大限度释放“人才红利”,全面激发创新“第一动力”。

  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产教融合体制机制的创新突破,在校地共建、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尤其在作为传统优势产业的纺织服装领域,产教融合速度加快。今年,宁波智尚国际服装产业园与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协议,合作共建宁波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学院、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宁波纺织服装技术创新研究院,在全区上下持续发力“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的背景下,为纺织服装产业注入强大产学研动力。

  但是,也有专家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仍然有发展的空间和突破的潜力。他们建议通过落实财政支持建设用地、金融服务、项目合作等扶持政策,拓宽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途径,让企业在参与校企合作的过程中真正得到实惠。

本文来源:海曙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超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