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

建设品质社区 共享美好生活

    2020年01月20日 16:09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日前,海曙区首批品质宜居社区评估结果出炉,望春街道水岸心境社区等12个社区入围品质社区,西门街道胜丰社区等31个社区入围宜居社区。

  品质社区,是居民们生活舒适、有归属感幸福感的温暖家园。在这里,小家聚成大家,小爱汇成大爱。近年来,从文明社区到和谐社区,再到如今品质宜居社区的创建,海曙区的社区建设通过提质提档,切实地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提升幸福感。

  -全媒体记者朱燕君

  -通讯员 应航琪沈晨舒王谢雪

  品质化建设

  让美好生活驻足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和细胞,承载着居民之间和谐相处的空间,是广大市民的温馨“港湾”。海曙区共有103个社区,它们大多建设起步早、基础好,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建设中的一些不足也随之凸显。

  “社区设施陈旧,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滞后,个别社区配套用房存在短板。”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提升海曙城乡社区治理能力、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去年9月6日,海曙区启动首轮品质宜居社区评估工作,积极营造创建品质宜居社区氛围。

  品质宜居社区是指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便捷的内外交通联系、完善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丰富的商业配套与文体资源、优质的物业与社区服务、和睦的邻里关系与生活氛围等主要特征的社区。评估工作历时三个月,根据社区党建、人员保障、服务功能、公共设施、环境卫生、居民自治等社区治理相关内容,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按照评估分数由低到高,分为宜居社区、品质社区和品质示范社区三级标准。同时,按照“巩固提高、拓展延伸”的原则,在评估过程中,不断提升品质宜居社区层次、扩展品质宜居社区数量。

  “开展品质宜居社区评估工作,最重要的目的是培育营造‘基层党建强、环境设施佳、民生服务优、德治风尚美、法治秩序好、自治协同善’的品质宜居社区,打造有内涵、有温度、有品位的生活共同体。”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计划,在2021年前,每年将有不低于30%的社区达到宜居社区创建标准,并在达标的宜居社区中评选出年度海曙区“十佳品质社区”。

  升级化改造让老旧社区宜居

  1月2日,南门街道马园社区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社区携手辖区共建单位举行一年一度的民俗表演和腊八粥舍粥活动。接过热腾腾的腊八粥,居民孙阿姨迫不及待尝了一口,说道:“香甜软糯,这口腊八粥吃得很舒心。”

  “我在马园社区住了快30年,这里是典型的无物业开放式老小区。一直以来,破墙开店、占道经营的现象比较普遍,小区道路狭窄,私家车乱停乱放,居民意见也比较大。”这是孙阿姨对马园社区“前半生”的描述。

  让原本硬件设施、社区环境较为落后的老旧社区旧貌换新颜,给居民一个崭新的形象、浓浓的公益情怀,以及优质精细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是“品质宜居社区”创建的又一模式。

  “在民生方面,我们先后四次对破墙开店行为进行多部门联合整治。公共设施方面,我们引进了物业公司,启动了楼道亮灯、规范并增加车位、增设休闲座椅等。”社区党委书记胡微微告诉记者,社区更是从细节着手,在主要街路、小区综合楼等公共场所设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等公益广告,多次改造提升微景观,利用废旧轮胎、旧花盆等物品,种花种草,点缀社区角角落落,远远望去,这里的墙和花组成了一道和谐美丽的风景。

  日前,记者走进南门街道马园社区,被一个个小品吸引。柳汀街入口的一段小区道路,一首“印象马园”的小诗,给这个原本普通的小区增添了文化韵味;再往里走,一幅幅高颜值的墙绘和一块块公益广告牌,让人心情愉悦,倍感温馨;小区的主干道上,竖立了10块做工精细的宣传画板,有家训有典型,潜移默化影响居民的一言一行……

  华丽蝶变的不仅仅是马园社区。在月湖街道平桥社区,昔日基础设施陈旧、公共配套缺失、线路管网杂乱等问题得到了解决;胜丰社区牵头制定全区首个“社区公约”和“五水共治”公约,社区党委积极引领外来人口支部,组建新宁波人护水队,带动外来人员参与品质宜居社区建设;白云庄社区大力打造“家乡”文化、“清廉”文化、“慈孝”文化、“环保”文化四张名片,集结党员志愿服务团队、高校青年志愿者、社区敬老服务团队等成立社会组织公益联盟,携手改造了一批环境优美、内涵丰富的社区文化“微景观”,在改善街区风貌的同时,融入社区品牌、人文特色、家风家训等文化载体,全方位提升社区软硬件。

  精细化服务让居民住得舒心

  走进水岸心境社区,只见街巷两侧洁净如洗。

  家住维科上院的朱女士告诉记者,居民们生活在社区里,无论是出行购物,还是上学就医都很方便。“春天看樱花、秋季看银杏,我们社区四季的风景很不错。而且小区环境、安保方面等工作也做得非常全面,我在这里生活多年,挺满意的。”

  据了解,水岸心境社区成立于2007年8月,由2个小区和2个商圈组成,共有居民1984户,是新一代环保型住宅社区。居住群体以中青年居多、青年为主,其中外籍居民有80余人,国际人文资源丰富。

  国际化社区人员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对社区服务需求的多样性。如何管理好这一社区,让中外居民都有满满的获得感?“打造全能型社工,为不同的居民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社区党委书记徐孟儿表示。

  围绕应急、文娱、和谐、公益四大主题,发动社区500余名在职党员,组建了“安”“乐”“和”“爱”四个工作室,契合不同活动主题,组织居民协调社区各方事宜。此外,社区为精神压力大的白领精英建立“压力山大舒吧”,为年轻父母开设“1+1亲子乐园”,为未成年人建设“好家风学堂”,为居民家庭成立“右手戒指婚恋俱乐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唤醒居民的参与热情。

  针对外籍居民对签证、护照等业务办理的疑问,社区通过街道搭建平台,邀请到海曙公安分局熟悉出入境业务的民警,面对面为外籍居民提供专业咨询服务,有效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感受到社区服务的温度。

  与此同时,水岸心境社区还定期邀请外籍居民开展“国际美食节”“社区购物节”等社区活动,为中外居民架起一座心灵沟通之桥,使中外文化完美交融,从而推进社区建设。

  白云街道安丰社区以基层党建为龙头,民生服务为重点,文化教育为主线,社会组织为特色,传承锋领头雁红色基因,发挥社会组织引领作用,打造“多元自治幸福安丰”社区品牌;江厦街道莲桥社区运用“五色工作法”,夯实网格包片联户民情工作,开展服务大联盟,实现区域治安联防、美好家园联建、文化活动联谊、公益事业联办的良好局面。

  新闻链接

  未来社区建设

  新加坡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在新加坡,社区是颇具活力的一个社会单元。寻找活力所在,就不得不提新加坡政府公共住屋(简称组屋)计划。在新加坡,满足年龄、收入等条件的新加坡公民可向建屋发展局购买远低于市场价的组屋,目前,80%以上的新加坡人居住在由政府提供的组屋里。这些组屋的一层全部被设计为商铺和活动区域,组屋区没有围墙,区内公共设施由全民共享。

  为了一探究竟,记者跟随新加坡贸工部兼教育部高级政务部长徐芳达来到新加坡大巴窑市镇。苍翠如盖的雨树、整洁通畅的街道、热闹的小贩中心、高耸的住宅楼……这是一个根据邻区规划概念开发的典型市镇,市镇中心周边环绕着各个邻区,每个邻区都设有一个邻近居民的邻里中心,提供从“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闲”等各项服务。

  “你看,前面那几幢矮一些的组屋,大概是50年前建的。”“50年?”看着眼前10层楼高、外墙粉刷一新的楼房,记者满是诧异。“看不出来?”徐芳达笑着说,“那是因为这些年来我们一直有租屋翻新和邻区更新计划。”绕到这幢住宅背后,记者发现,这里有一部分向外延伸加盖的建筑。“50年前的户型设计和现在的需求不一样,我们在调研居民需求后,为他们翻新加盖了一些居住空间。”

  在大巴窑一个重建中的组屋区前,徐芳达告诉记者,对于一些坐落在具有高度重新发展潜能土地上的老旧组屋,在寻找到合适地段,且政府有足够资源的前提下,新加坡建屋局会在征求居民意见后,整体重建全新的组屋。原先的居民可以选择集体搬入新组屋,以继续保持维系多年的社群关系,同时,新建后开辟出的新空间也能让更多年轻家庭入住,为组屋区注入新的活力。

  方便居民出入的“电梯翻新计划”,为解决老旧组屋维修问题而设的“家居改进计划”,更新老旧组屋的“选择性整体重建计划”……通过这些计划,新加坡的老旧社区完成了一轮又一轮的“新陈代谢”。

  除了住房更新,要让一个社区拥有持续的生命力,更需在与居民的互动中不断升级社区功能。

  为了将下水道、沟渠、水库改造成美丽清洁的溪流湖泊,与邻近的土地成为一体,以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区公共空间,新加坡正在推行“活跃、美丽、干净水源”计划(简称ABC水源计划)。一条条穿社区而过的河流,将难以与人亲近的混凝土河道改造成为与绿草、溪石融为一体的亲水景观。“我们希望人人都与河道亲近,享受了干净水源带来的美好,自然会自发地保护水源,这就使得居民成为了利益相关者。”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副司长林定龙说。在走访中记者感受到,新加坡的社区追求的并非是“高大上”和面面俱到,这里的社区是会呼吸的,有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新加坡小区停车难吗?一个车位要卖多少钱?”据新加坡建屋发展局介绍,组屋区住户每个月花费约80到110新加坡元购买月票停车,社区提供的停车场能够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

  2018年数据显示,新加坡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615人,超过6553人的香港,也远超被堵车困扰的北京。可到了新加坡会发现,这里很少见到堵车的场景。一位新加坡政府部门负责人曾告诉记者,在新加坡,等到第二个红绿灯还没通过路口就算堵车了。

  “新加坡通过高价的拥车证和电子道路收费(ERP)系统来控制汽车保有量和汽车上路。”一位在新加坡的浙商告诉记者,新加坡政府会根据当年的汽车保有量来决定当年拥车证的价格,几年前,他花费了30万元购买了拥车证,这几乎等于一辆中档轿车的购车费用,且拥车证并非永久有效。“新加坡在公路上设置了ERP系统装置,在不同时段开过这些道路会被收取不同的费用,倒逼人们尽量选择公共出行或错峰出行。”正是在这样的政策引导下,新加坡严格控制了汽车保有量,也正因为如此,社区的停车问题在可控范围内。

  原载于浙江在线,选文有删减

  记者手记

  居民说好才是真的好

  过去,人们对社区的要求停留在“居住”上,随着城市化不断发展,有限的土地往高品质发展,社区变成一个“生活”的地方。

  自海曙区实施品质宜居社区评选活动以来,昔日的老旧社区,路平了、绿多了、灯亮了、水通了、车畅了。更重要的是,社区党建、服务效能、基层治理等软件同步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与日俱增。

  在走访中,记者时刻感受到这种获得感与幸福感是发自群众内心最深处的心声。出行更便捷了,生活更舒心了,更为重要的是,随之而来的文明之风也悄然改变着居民群众的习惯和思想。

本文来源: 责任编辑:朱燕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