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

从社区闲置地到“党建+创建”空间,记者在白云街道感受治理模式创新——

红色客厅,请你来坐坐

    2020年01月22日 13:55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安丰社区居民坐在社区“红色客厅”——垃圾分类驿站里,交流各自的分类妙招。(忻之承摄)

  全媒体记者 朱尹莹

  通讯员陈家顺

  闲置、破败的小广场,空置的社区用房、社区的边角料地块……说起这些“遭人嫌弃”的“脏乱差”代表,让很多社区大伤脑筋。然而在白云街道,这些地方经过改造后,变身为社区“红色客厅”,吸引越来越多的居民来“做客”,有的甚至当上了客厅的“主人”。

  “去年来,我们充分挖掘社区现有资源,以‘一社区一品牌,一小区一阵地’为抓手,将‘党建+创建’模式有机融入到全域环境整治、文明城市创建等各项工作中,联合打造科学合理的党群互动磁阵。”白云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6个各具特色的“红色客厅”已经建立,今年还有4个“客厅”筹建中。

  春节前夕,记者来到云乐、牡丹、安丰的“红色客厅”,体验“客厅”里的日常,探索社区的治理密码。

  “50杯豆浆”里的温情

  大家的客厅,颇具人间烟火味

  “不管大事小事,需要帮忙,请拨打我的手机号码。”1月15日一早,云乐社区高龄老人张静宜像往常一样,喝上了由“豆浆公益”志愿者送来的热乎豆浆,让她意外地是,装豆浆的袋里多了一张小纸条,由志愿者新成员王凛亲笔所书,清楚地注明了他的联系方式。

  自2017年11月起,云乐社区推出“50杯豆浆守望社区老人”活动,每周一、三、五定时为辖区50位高龄、独居老人送上豆浆。“通过送豆浆的形式,给这些行动不便的老人补充冬日营养,更重要的是借送豆浆的契机看看老人的身体状况,预防一些突发性事件的发生。”云乐社区党委书记毛明介绍,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其中。

  一杯豆浆,暖的是胃,体验的是幸福味道。“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家的需求也有变化。我们想把幸福味道的层次打造得更加丰富。”2019年,白云街道提出“一小区一阵地”建设,毛明灵机一动:何不在“50杯豆浆”的基础上,打造富有云乐社区特色的“红色客厅”——党建共建健康文化微广场?由社区搭建平台,居民共享。

  让人欣喜的是,辖区单位白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知后,与社区一拍即合,约定共同打造“红色客厅”。

  在“50杯豆浆”的发源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点,记者看到了这个“客厅”的雏形:居家养老服务点作为“客厅”的中心,继续延续原有的功能;服务点对面的小广场已经被整理干净,正在做进一步的布置,这里将成为“健康集市”,每月的第二个周三向居民开展义诊。每周四的“百姓健康大讲堂”则设置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请民间健康生活能手和专家来“讲课授道”,传播健康生活理念。

  73岁的沈阿姨,是“百姓健康大讲堂”的忠实粉丝,每次的健康讲座,她一次都没有落下。为了补充健康知识,她还专门到老年大学里旁听,单单健康笔记和自己的健康心得就记了满满三本。

  毛明介绍说,今后,他们还要开通健康咨询热线和党员志愿者精神慰藉服务,相信“红色客厅”能让社区居民更有幸福感和归属感。

  “幸福驿站”里的光阴

  有爱的客厅,服务温暖更多人

  记者刚踏入在水一方小区,就看到牡丹社区党委书记周建娜正在社区红色客厅——“幸福驿站”忙碌,“放寒假了,我们准备了几堂手工艺课程,丰富孩子们的假期。”

  与一年前相比,这里完全变了样:原先脏乱差的破烂王用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三间窗明几净的爱心小客厅,在绿化、小品的点缀下,显得格外温馨。

  “这里是专为居民搭建的共享空间。居民随时都能来,就是大家的‘客厅’。”周建娜带着记者,当起了“导游”。“目前,幸福驿站共有三个项目,分别是爱心理发屋、恒爱公益编织站和六微空间。都是与社区共建单位一起设计,改造的。”

  恒爱公益编织站是社区的一个“金字”品牌,成员由下岗女工、热心居民和残疾人等组成。根据编织人员的实际工作量给予相应“补贴”,同时以“社会企业”模式运作,所编织的产品除部分捐赠给孤残儿童外,通过义卖拍卖、企业认购、商场寄卖等方式进行“销售”,所获资金全部回流到编织站,以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积累公益基金。

  “搬入幸福驿站后,我们又多了一个对外展示的平台,前来光顾的‘客人’也更多了。”陈彩花是编织站的6年“老员工”,见证了编织站的成长。

  这个宽敞明亮的空间果然让人倍感温馨,一面墙壁上整齐地悬挂着编织好的毛衣成品和手工艺品,另一面墙上则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编织站的历程。陈彩花将刚刚用毛线编织完成的“玫瑰花”装进花桶里,绿叶衬托着红花,非常漂亮。“这是今年编织站销量最好的一款产品,还有不少企业来预定。”陈彩花的脸上写满了自豪和开心。

  而在编织站隔壁的六微空间,同样爱心涌动。“年纪大了最怕磕着碰着,特别是晚上起夜时,最怕踩空。”许大爷已经年过七旬,有一次与“亲情聊天服务队”的志愿者聊天时,谈到大家的烦恼。没想到,没过多久,社区就通过“六微空间”的“微心愿”落实了这件事情:由“扬帆久久公益基金会”出资购买300多盏小夜灯,社区志愿者上门根据老人的需求安装到位。

  周建娜介绍说,今年,他们打算腾出更多的空间,扩大“幸福驿站”,让志愿服务的供需对接更为畅通,将幸福真正写进居民的心里。

  垃圾分类里的智慧

  议事的客厅,居民成为主人翁

  “百姓百条心”,社区事务千头万绪,如何解决?

  “你有没有注意到,我们社区的居民,基本上都能准确地做到垃圾分类。”坐在安丰社区玫瑰苑小区的“红色客厅”——垃圾分类驿站,社区党委书记陈赛花颇有点自豪,该小区垃圾分类准确率从2019年初的80%到如今的90%,“红色客厅”功不可没。

  不可否认,玫瑰苑小区是垃圾分类的“尖子生”:我区自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率先在玫瑰苑推出垃圾定点分类投放,之后,宁波市将玫瑰苑作为试点推行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模式。“但是,玫瑰苑中20%的住户是租客,有些还是短租,流动性强是他们的主要特征,要提高这类人的准确率,对社区来说还是个大难题。”陈赛花说。

  怎么办?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2019年9月,原来的社区用房变身为垃圾分类驿站,除了常规的垃圾分类宣传和物品展示,提高分类准确率的妙招都从这里诞生。

  “对于分类困难户,可以一对一,或者一对二进行上门指导。”“抓租户还要抓源头,从房东入手,做租户的思想工作。”“光靠监督还不够,奖励制度还得符合群众的需求,这样,大家的积极性就更高了。”坐在“客厅”里,大家集思广益,提出自己的好办法。

  在大家的建议下,社区又有了新办法:党员包干,每人承包两户,定点监督,重点突击困难户;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的奖品除了生活用品外,新增了服务的选项,譬如提供上门修脚、理发等服务。“我父亲已经80多岁了,现在成了家里的桶边督导员。每两个月通过积分兑换一次服务。”居民徐师傅笑着说。

  社区治理大有窍门,特别是老小区,既有本地居民,也有外来租客,情况更复杂,治理难度更大。众人拾柴火焰高,社区干部几个人伤透脑筋,不如大家一起动脑筋。

  陈赛花说,近年来,安丰社区已探索出“民意收集—民主协商—专家指导—多元参与—专业协助—成果共享”的多元共治模式,共同商议社区治理难题。“红色客厅”开放后,越来越多的人从“坐一坐”的客人,变成“议一议”的主人,发生在客厅的故事也越来越精彩。

本文来源:海曙新闻网 责任编辑:忻之承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