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厉晓杭 孙吉晶 陈朝霞
基层稳,则全局安。
早在春节前夕,一场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斗争的防控战役,在基层悄无声息地打响。
6000多名战斗在一线的基层社工,舍小家顾大家,义无反顾地加入“逆行者”的队伍。
聚微光,成大爱。他们睁着“熊猫眼”,顶着“隔夜面孔”,用萤火之光筑起最“硬核”的“防控墙”,点亮了初春之夜。
揣着药瓶守一线
站好最后一班岗
他们如此诠释责任与担当
“徐书记,医生嘱咐您应该在家休养,不能这么操劳!”“没事儿,我回家还是担心防疫工作,还不如在这忙活更放心。”……
这样的对话,经常发生在北仑小港红联社区。红联社区是一个农、居、商混合,社情相对复杂的典型老社区。社区有1.2万人,无物业小区20个,2000多户人家,管控防疫压力很大。
自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以来,徐寅红始终坚守在一线。“徐书记身体一直不好,患慢性肾炎28年,有着26年的高血压史,加上近几年更年期综合征,每天需要吃5种药。平时她会定期去医院配中药调理,近段时间忙得连配药都困难,更别提按时吃药了。”社工鲍红蕾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早在腊月廿九,徐寅红在接到防控要求后,迅速安排人员通过网格微信群进行部署、摸排。她带头到居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义不容辞地做好“守门人”。
宁波共有629个社区,社区工作者有6071名,其中专职社区工作者有5746名。
1名社区工作者、1名卫生专业人员、1名机关干部(志愿者),全市各地第一时间建立社区联防联控机制,创新“三三三”工作法,实施全方位的查访、排摸、宣传、服务,构筑起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本来过完这个春节就可以退休,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却让象山石浦九市曲社区书记、主任沈孝燕守在了第一线。
带头抗“疫”以来,她每天早中晚必做的一件事就是走遍社区的角角落落,引导居民群众做好防护工作。
她的脚踝有旧疾,不能长时间走路。有居民劝她休息,她回应:“只要疫情不过去,我就会一直守在这里,和大家在一起!”
担山跟社区位于慈溪市中心,辖区人口流动性大,长期居住的外来人口有7000余人,社工的压力很大。“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要挺身而出,都要行动起来。”担山跟社区党总支书记黄战岳说。
余姚兰江街道俞家桥社区党总支书记郑珊珊每天坚持写疫情防控日记。她说:“想着我们那些可爱的兄弟姐妹和志愿者们上下一心抗疫情,这种感动无法用言语表达。”
鄞州首南街道和顺家园小区是鄞州区单体最大的公租房项目社区。和顺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邵建光临近退休年龄,却毅然坚守岗位,尽显党员本色。
老年人信息接收不全面、不迅速,因此心理上大多麻痹大意,聚集现象时有发生。邵建光和社工们发现一起及时遣散一起,工作量颇大,甚至遭到部分老人的不理解和抵触。他带着团队耐心细致做工作,不厌其烦讲道理。“宁愿听老百姓的骂声,也不愿意听到哭声!”邵建光动情地说。
买菜配送不停歇
困难群体不落下
他们如此诠释温情与大爱
疫情发生后,宁海跃龙街道车河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娄美娟凭借着2003年抗击非典的经验,预感到疫情的严峻形势。1月24日,她第一个赶到社区,迅速组织社区党员干部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和摸排工作。每天她的微信朋友圈步数总是在5万步左右徘徊。
除了和医务人员上门为居家隔离人员测体温外,娄美娟还主动承担起“代跑”的任务,替隔离人员购买防护用品和生活物资。同时,她经常和居家隔离人员进行视频通话,实时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和生活所需。
“娄书记,谢谢你们!为我们做了这么多事,这点钱给社区买点防护物资!”2月16日,陈文峰夫妇解除隔离后,向车河社区捐赠了1万元。
“崩溃是真,服务也是真的。”镇海蛟川街道镇电社区一群“90后”社工冲在一线,用贴心和责任心,缓解了居民的种种抱怨和不满。
1月底,家住世贸公寓的林先生从重点区域回甬,接受居家医学观察。社工沈馨为其提供一对一服务。
“林先生发给我一张菜单,上面写着菜场的大饼、蔬菜馅的铜锣湾牌饺子、新鲜的蒜薹……”沈馨坦言,作为家中的“掌上明珠”,自己对食材“一问三不知”。但为了满足林先生的需求,她先后3次到附近菜场、超市等地采买,并分两次送到林先生家中。
原本都是家里的“小王子”“小公主”,但在疫情面前,“90后”褪去了娇气,每个人都肩能扛、手能挑,变成既贴民心又有责任心的新生代社工。
1月25日,一名从重点地区搭车回来的16岁独居女孩,让江北孔浦街道红梅社区书记宋红燕分外牵挂。女孩就读北仑一所职高,父母是湖北人,在四川打工。“虽然女孩的父母联系了朋友照顾女儿,但家里一直都只有小姑娘一个人,感觉她心里还是有点害怕。”交流中,宋红燕发现女孩不愿多说话,便把自己的手机号留给了她。“有什么需要可以联系我,就是不要出门。”宋红燕每天为女孩搭配好食物,保障好她的一日三餐。
宋红燕说:“我也是一个母亲,照顾女孩只是朴素的同理心使然。况且现在是特殊时期,孩子平安康乐是最重要的。”言语朴素,却诠释了点滴真情与温暖。
防控复工连轴转
精准辅导保生产
他们如此诠释高效与协作
一场疫情,不仅让整个甬城安静了下来,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场生存的考验。
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复工。作为畅通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社工,义务跑腿、讲解政策、频出点子,忙得连轴转。
作为全市首个商业社区,城隍庙社区有1800余家企业,绝大多数是沿街店铺、市场,商户以个体经营居多。“多亏了你们,咱们市场才能顺利复业。”2月22日是莱迪购物广场节后开门营业的第一天,江厦街道城隍庙社区社工钟建红照例来到广场了解防疫和复工情况,企业负责人连连感谢。原来,企业把防疫物资都准备好了,但在“单独设置隔离间”这个条件上犯了难。
“我们得知辖区企业困难后,跟亚细亚B座的管理方——天宁物业取得了联系,双方磋商后初步商定,由物业提供封闭性较好、且不影响安全的隔离间,由社区监督物业做好防疫措施。”钟建红说,方案在亚细亚B座试行后,得到了商户们的一致点赞,城隍庙步行街、莱迪购物广场的商户们也纷纷来取经,社区为此专门组建了由6名网格长、社工组成的“金点子落地小分队”,主动和相关物业对接,定制个性化的落地方案。
镇海澥浦镇广源社区的社工郑生,已经连续一个月奋战在防疫复工工作一线。近半个月来,他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帮助企业复工复产上。
宁波镇海城涛塑料制品厂年前与客户单位签订了3000顶户外帐篷加工的合同。受疫情的影响,企业如不能尽快复工复产,将直接面临200多万元的损失。郑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一天时间,就帮助企业完成了复工申请。
组织线上培训、一对一政策解答、实地指导复工复产工作……北仑小港山下社区化身为企业“复工保姆”,上门服务,全力推动复工复产。
山下社区党总支书记赵少颖介绍,社区党总支成立了企业复工复产帮扶工作组,梳理出企业复工进程动态跟踪表,以分区包片的工作模式对每家企业开展“一事一议、一企一策”式帮扶指导,逐一解决实际困难。
社工们用跑腿的“笨办法”,以及强有力的执行力,深入一线服务,助力企业解难,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点赞。
“他们没有名字,咽下委屈,连续一个月毫无怨言地冲在一线。他们微小如萤火之光,聚集起来却光芒万丈,成为此次战‘疫’的重要力量。”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如此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