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励彤 朱燕君 周唯轶 张昊桦 见习记者程冰凌 通讯员徐静 干冀倩 李绩 陈亮 祝开然)100元、200元、1000元……近日,高桥镇芦港村9个自然点的村组长们纷纷当起了收银员,他们在手机上,接收一个又一个的微信红包。
3月初,芦港村村民委员会发起了“为一线医护工作者捐款送温暖”的募捐倡议,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响应。
“这10万元是我的一点心意,请帮我转交给那些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吧。”身上缠着绷带的村民杨其芳在妻子的搀扶下,坚持要亲自来村委会,向医护人员奉献爱心。“如果有需要,我们还可以再捐点。”老杨的妻子补充道。
早在年初,心系抗疫一线人员的杨其芳就已经捐赠了两车抗疫物资,不巧的是,一心想加入疫情防控队伍的他不小心跌了一跤,导致肋骨和手都受伤,因此没能如愿。之后的日子里,老杨一直琢磨着想再做点什么,再出点力。“疫情期间,我们村也受到过不少爱心人士的帮助,我希望将这种互助精神传递下去。”老杨告诉记者。
村民张玲娣也来到捐款点:“我捐2000元,请收下吧。”工作人员考虑到她一贯生活节俭,就劝她少捐点。没想到,这位平日里十分温和的村民,却着急了:“不行,这钱我一定要捐。”张玲娣边说边把钱塞到工作人员手中,转身就走了。
“这几天,天天有村民打电话、发微信询问捐款的事宜。”芦港村经济股份合作社董事长张岳良告诉记者,自捐款倡议书发出后,仅两天时间,就收到了450多名村民的捐款,共计20.2万元。据悉,这些爱心款将全部捐献给海曙区一线医护人员,助力打赢全区抗疫阻击战。
为抗击新冠肺炎,城乡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3月10日,南门街道迎春社区丰华名都小区门口多了一台人体测温“神器”,进出小区的居民只要站在摄像头前,几秒钟后,屏幕上就会显示人体温度。一位居民感叹道:“走进小区大门体温就测好了,高科技真方便。”
记者在现场看到,测温“神器”安装于小区大门出入口,记者亲身体验了一把,如果佩戴口罩,只要露出额头,屏幕上就会快速显示所测的体温;如果摘下口罩,屏幕上则会显示“请您佩戴口罩”的温馨提示。
“这台智能测温仪器是我们社区热心居民陈晓明先生捐赠的。”迎春社区党委书记严裕成告诉记者,陈晓明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退休教师,也是一名老党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一直积极参与社区的防控执勤工作,这次还自掏腰包6000元,从深圳购买了这台智能测温仪器,几天试用下来,不仅高效,精准度也明显提高。
“作为一名党员,参与一线防控,我义不容辞,但在执勤过程中,我发现手持额温枪有时会出现失灵的现象,尤其是当气温下降,或者频繁使用的时候,故障率较高,这台智能测温仪器可以自动测温,昼夜均可使用,实现了24小时全自动监控,减少了小区物业和志愿者的工作量,人防加技防,才能守牢社区大门。”陈晓明说。
在石碶街道星光村光文路卡点,每到晚上10时左右,一位被称为“雷锋奶奶”的老人,风雨无阻给一线防疫人员送美食,鸡蛋饼、茶叶蛋、南瓜糕、糯米团子……热气腾腾的各式点心已连续送了20多天。
“起先,大家都不认识这位奶奶,因为她不是本村人,后来她每天都来给我们送点心,有一次刮风下雨,她穿着雨衣过来,怕碗和点心被雨淋湿,还特地用保鲜膜裹得严严实实,大家都很感动,于是我们就四处去打听了,终于知道这位奶奶姓沈,今年71岁了,住在石碶街道西杨村里仁花园。”卡点的执勤辅警徐亚红说,沈奶奶平时话不多,问她住在哪,她也不说,每次都是默默给大家带来不同花色的点心,还体贴地跟工作人员说,吃完后,碗不用洗,她第二天一早会来收走。
执勤点工作人员纷纷劝她,这么晚了,天又冷,不要再送了,不仅辛苦,来去路上也不安全。可是沈奶奶依然坚持,让工作人员心里都暖暖的。
无独有偶,江厦街道参与一线防疫工作的志愿者们也收到了一份爱心礼物——由听障匠人李勤手工制作的口罩和葫芦香袋,香袋内装防疫中药材,志愿者们用手比划着向李勤道谢。“葫芦香袋和口罩,全是我一针一线纯手工缝制,希望这份小小的礼物,能给一线防疫人员带去温暖。”李勤说。
今年刚满50岁的李勤,家住江厦街道新街社区,5岁时双耳失聪,她手工布艺活儿特别好,一块小小的布料就能制作成精美的眼罩、口罩、钥匙包等,在宁波文创圈里小有名气,近年来,李勤已经制作了上千个纯手工布艺作品,还参加过省市级残疾人相关职业技能大赛。
3月10日,南塘老街“灿益工坊·印象宁波”店正式恢复营业,店里展出了李勤制作的布艺口罩、眼罩、手袋、发带等产品,李勤说,自己有困难的时候,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现在生活渐渐好起来,希望能尽绵薄之力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