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

生态宜居产业兴 美丽乡村入画来

    2020年05月29日 14:49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海曙美丽乡村一景

  

洞桥镇沙港村

  

集士港镇山下庄村

  

鄞江镇清源村

  海曙新闻网讯(全媒体记者张昊桦 崔宁 通讯员叶晴峰)这几年,海曙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化“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海曙样板。计划到2022年,将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5条,培育美丽乡村示范镇7个、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56个,实现新时代美丽乡村合格村全覆盖,基本建成江南水乡韵味突出、浙东民俗风情鲜明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大花园。

  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最直观的变化在哪里?近日,记者走进海曙多个乡村,体会各村村容变美,村民变富,生活愈加幸福的美丽转变。

  沙港村

  传老赋新全拆全建村庄美

  “这里就是沙港新苑,是沙港村村民旧村改建后入住的新房子,小区周围都是平整的水泥路,这前面正在建设一个社区商业综合体,建成之后一楼是菜场。二楼还会引入精品超市、酒店等主力业态,相信之后会成为一个‘小万达’。”在洞桥镇沙港村村委会的门口,村党总支部书记全华均看着自己身前屋后日新月异的变化,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在旧村改造新村建设过程中,沙港村努力克服了土地利用率低、拆迁成本大等局限和困难,有效发挥了镇中村规划完善、人气集聚等优势,探索出了一条促进本村振兴发展的道路。

  新村建设通常有全拆全建、整体改建、异地新建、安居保障等几种模式,但因为沙港村的地理位置及村庄规划决定了其必须选择全拆全建作为其新村建设的主要模式,即按照城市社区标准,以宅基地置换整理为基础,通过统拆统建、拆旧购新的办法,建设都市型村庄。关于启动资金方面,倚赖于全华均,他先是以个人名义借款300万元,再通过朋友担保向银行贷款800万元,这样既解决了启动资金,又减少了银行贷款利息支出,同时还让村民得到了实惠。

  自2009年起,以全拆全建模式开展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工作,共分为5期实施,其中1-3期已完成安置,4期已完成主体结顶,5期计划在今年完成报批,截至2019年底已累计完成建新约18万㎡。新村建设过程中新建的商场及沿街店面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引进了三江超市、新四方美食等企业,不仅完善了新村区域的商业配套,也使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08年的18万元,飞速增长到200多万元。

  在大力推进新村建设的同时,沙港村又以史为脉,以文为魂,传承与发扬并重。首先做的,便是将全祖望故居等全氏一族的瑰宝保存了下来,进行修缮。“沙港村作为浙东名人全祖望的故乡,修缮全祖望故居是我们全家后人的义务。”全华均说,该工程共投资400万元,面积3000余平方米,迁建明清故居8间,建村情村史展览馆,将全村历史纳入其中,打造了具有历史传承的文化教育基地,年均访问量超过两万人次。另外,还带头重修了《桓溪全氏家谱》,修谱工作得到了全氏族人的热烈响应,纷纷提供族人信息及史料,并解囊捐助,共计募集资金120多万元。通过三年多时间的努力,续谱一事圆满完成。目前,《桓溪全氏家谱》共记录北宋至今1000余年共30多代全氏族人。在上海市博物馆、宁波天一阁博物馆均收藏了上述家谱。

  “今年10月,我们还将举办第三届全祖望文化节,开展中华全氏宁波研究会。”全华均介绍道,从2015年召开首届中国全氏文化研究会开始,就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扩大沙港村乃至海曙、宁波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广大在外沙港人的归属感。截至目前,共募集企业家、名人等援建资金200余万元。

  山下庄村

  步步皆景精细自治庭院新

  走进集士港镇山下庄村,小院错落有致,围墙绿植环绕,鹅卵石小道蜿蜒曲折,垃圾分类站点整洁有序。村内河道、沟渠、水塘保持水体清澈。村庄绿化彩化到位,养护良好。农户家庭卫生厕所全面普及,公厕管理良好。村民散养家禽实行圈养。道路、照明、防灾、给水、通讯、文化礼堂、休闲游憩健身场所、停车场、电网等基础设施也非常完善。

  据山下庄村的村干部介绍,自2018年起,山下庄村按照“环境卫生清洁美、摆放有序整齐美、种树栽花绿化美”的要求,全面启动村庄整理式改造,打造“美丽庭院”。

  面对创建初期“老房子多、老年人多、外来人口多和乱搭乱建多”的“四多”难题及村民“不理解、不参与甚至不支持”的“三不”困境,村党支部书记舒千丁带头做“燕子干部”,带领村干部耐心做村民思想工作,以先行家庭为榜样,激励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美丽庭院打造行列,涌现出“酒瓶巧妙构思搭围墙”、“自让家宅一尺作宣传”、“柿子熟而不采供观赏”等经典案例。

  “整个村庄整理式改造,让山下庄村从环境整治、节点打造、庭院改造、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等多方面着手,使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有序、美观。”山下庄村的村干部说道,村内无卫生死角,生活垃圾全面收集、及时清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全面建立。农户及农家乐、宴会场所、公厕等污水全面收集、有效处理,运维管理机制健全,运行状况良好。

  如今的山下庄村,一砖一瓦、步步皆景,一花一草、处处生机,充满了乡土气息和岁月印记。农房等建筑的风格与村庄整体风貌协调。村内各类宣传指示牌、店招等设置规范。架空杆线整齐,视觉良好。村庄主入口、村内公共空间等重要节点景观营造效果良好。村内花坛、护栏、围墙等在选材、样式上体现乡土特征。

  留住青山绿水的同时也保留乡愁人情,村内古道、古桥、古民居、古树名木及传统建筑、有时代印记的建筑等得到较好保护,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充分传承光大,对村内一处民国时期的民居进行修缮。目前,村集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新型业态发展效果明显,农民生活水平较高,村级集体经济2018年收入达到1037万元以上,年经营性收入600万元以上。

  随着村民积极支持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在打造多条特色亮点风景线中,由村干部、党员、各自然村负责人带头,村民共同参与,走出了一条有山下庄村特色的精细化自治改造之路。今年,山下庄村也在争创3A级景区村庄,积极将美丽乡村资源转换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和经济发展的契机,实现乡村振兴。

  清源村

  不破不立绿水青山风光好

  走进鄞江镇清源村,黑白相间的甬派民居在青山绿树映衬之下分外吸引人,小小村庄顿添人文韵味。不远处,新楼房正抓紧建造,将为更多的村民带来美好生活的希望。

  据介绍,鄞江镇清源村位于海曙区西南片,与龙观乡、奉化溪口镇接壤,村庄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但青山绿水难掩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这一尴尬问题,一度使得该村发展受到制约。2018年,清源村正式摘除“贫困”的帽子,在这背后,既有对追求经济效益的综合考量,更有对未来长久发展的定位规划。

  不破不立,落后面貌必须改变。以新村建设为引,清源村开始行动。发挥绿水青山优势,清源村于2015年通过区镇村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审定,启动新农村建设项目,并因地制宜地采取联户联建模式,全面铺开新村建设工作。在前期,清源村村干部积极开展入户调查,充分了解村民改建意见,切实尊重村民合理要求,坚持做到事前必议,在保留浙东地区传统村落“聚族而居”的建筑形态基础上,统一地采用了白墙黑瓦的建筑风格设计。同时,由村集体统一出资聘用专业监理人员统一管理工程质量,村民自发推荐工程经验丰富的代表全程参与监督。

  “在各级干部和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清源村目前已拆旧6万平方米,建成55303平方米,累计交付新房295套,另有223套房屋正在建设中。”清源村村主任陈锡波介绍。同时,村集体还利用各项财政补助资金,积极改造农网公路、强化污水治理、提升景观绿化,号召村民自筹修建祠堂等公益性场所,完善了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

  经过四年多的改造,村庄面貌极大改善,村民幸福感大幅提升,村庄先后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和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目前,清源村辖内卢王、禅岩堰二个自然村新村建设进度分别已至60%和70%。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清源村保护与发展并重。“十几年前,村中试图通过发展花木产业增加经济收入,但后来发现,花木移植过程中会加剧水土流失,反而不利于长远发展。于是等合同到期,开始退花还林,保护水土。”陈锡波说。2017年为了保护清源村绿水青山自然资源,清源村开始产业转型,大力开展退花还林行动,变花木产业为种植业。如今,几年前种下的红美人、梨等果树已开始为村民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而在清源村卢王自然村,一座崭新的湿地公园正在修建。据介绍,2015年,有植物研究专家在这里发现了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3亿年的“活化石”、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华水韭以及华东魔芋、玫瑰石蒜等多种珍贵植物。

  清源村敏锐地嗅到了发展的新机遇。“这些‘活化石’的存在,证明村里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因此我们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在此处着力打造湿地生态公园,一方面保护它们,另一方面也希望能进一步带动村中旅游经济。”陈锡波说,该湿地公园预计将于今年9月建成。

  

本文来源:海曙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昊桦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