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厉晓杭 陈朝霞 海曙区委报道组续大治)“潮汐车道疏了车、舒了心,‘开放空间’议出的这条金点子真不错!”连日来,家住海曙区望春街道青林湾西区的不少居民为“开放空间”议事方式点赞。
青林湾西区常住人口近1万,登记机动车有1.2万辆,上下班高峰时段容易堵车。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进出小区要查验“甬行码”、核对证件、体温测量等,拥堵加剧,居民多有抱怨。“面对面商量不方便,我们就把‘开放空间’升级为‘云议事’,议出了设置潮汐车道的解决办法……”当地社区党委书记李雪君说。
“开放空间”,就是群策群力把社区里的大小事议一议,居民有好点子好建议都能公开讲一讲,让社区内棘手却很关键的大小难题依托民智得以化解。作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招,“开放空间”在海曙已坚持了7年,从尝试在个别社区的非固定场合议事,到在各社区试水“开放空间”议事厅,再到疫情期间推行“云议事”,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空间不断得到拓展。7年来,海曙“开放空间”议事8000余次,议事居民超10万人次。
“‘开放空间’议事范围不受限、参与对象不受限,集了民意、解了难题、聚了人心,写实从‘政府主导、小众参与’向‘多方共治、全民参与’的破题经验,精绘社区治理的同心圆。”民政部社会治理创新观察专家、浙江工业大学教授王萍说。
解决具体问题,“开放空间”唤醒了居民的“共同体意识”。鼓楼街道文昌社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具体项目孰先孰后众口难调。依托“开放空间”,居民对近200条建议公开筛选,最终“票决”出防盗门更新和监控全覆盖两项“头等大事”。“‘开放空间’抓住了人这一关键因素,居民不再是消极的社区治理客体和‘沉默的大多数’,而是成为紧密团结的伙伴,形成了政府推动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海曙区民政局副局长吴鹤立说。
“开放空间”还成了社区自治组织的孵化器。牡丹社区300多名居民加入“OK管家”志愿者组织,水岸心境社区年轻妈妈成立“小画大作”工作室,白云庄社区有了专注于提升家园环境的“白云养绿队”,安丰社区组建了调解矛盾纠纷的“大石头联盟”……这些“开放空间”孕育出的社区社会组织,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提供了再组织化平台。
统计显示,7年来,“开放空间”议事总场次年均增幅超过6%,解决事项及居民满意率“跑赢”参与率,年均增幅超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