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574-89188390

海曙新闻网

加强普法宣传 优化法治环境

海曙法治建设有新貌

    2020年07月28日 09:08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南门街道在南塘老街设摊“平安夜市”,工作人员拿着宣传材料向市民开展普法宣传。(朱燕君 摄)
鼓楼街道苍水社区联合红色联盟单位在开明书院邀请律师为社区党员讲解民法典。(沙燚杉 亓悦 摄)
古林仲一村建设完成的民法典主题公园。(古林镇供图)

  记者 张昊桦

  通讯员 姜一寅

  日前,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中国历史上首部法典化法律正式出台。

  民法典颁布后,海曙普法工作力量在第一时间深入基层进行宣传,引导群众认识法典、了解法典、掌握法典,努力推动社会各界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

  随着机构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海曙法治建设不断更新升级:行政复议局挂牌成立,实现一级政府行政复议工作“一个口子”对外;政法一体化办案平台逐步完善,有效缩短刑事案件法律援助通知时间,提高法律援助效率,为受援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不断优化海曙法治环境。

  注重普法民法典走入千万家

  为引导群众深入学习民法典,切实推进民法典施行,近日,洞桥镇司法所开展民法典宣传讲座、广场普法等活动,宣讲民法典的基本知识及其重大意义。

  “民法典覆盖每一个公民生老病死的全部生活,是保护老百姓自身权益的‘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在洞桥司法所举办的两场民法典解读专题讲座上,海曙区法治宣传服务协会会长王露莺和志愿律师杨海慧,结合生活实际,向群众通俗易懂地讲解民法典。广场普法中,洞桥司法所工作人员分发了民法典、《社区矫正法》及相关资料800余份,现场进行亮点解读,并解答了市民提出的疑问40余人次。

  早在年初,我区就将民法典的宣传工作纳入《海曙区2020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全国人大会议审议法典期间,区普法办就已着手谋划具体的宣传工作。6至7月初期,已开展了面向基层的第一轮集中宣传。

  除了建立律师讲师团、形成菜单式选题、提供讲座及“点课”服务,区司法局还以更多元的形式开展普法宣传。与居民端午节庆活动、青少年安全意识教育、高校毕业季活动、安全生产培训相融合,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开展村社设摊普法、学校知识竞赛普法、企业法律体检普法等活动,让各类群体深刻感受到民法典与自身的密切关系。

  为了实现线上线下同步推进,区司法局积极运用微信塔群结构,发送手机H5互动页面,采取漫画形式,讲述民法典对美好生活的守护;面向学生播放《悟空与民法典》动画,通过“之江法云”塔群推送,寓法理于趣味。

  据悉,“之江法云”是一个省、市、县、乡、村五级微信塔群。2017年,省司法厅试点后在全省推广,目前微信塔群已形成了拥有五个层级、2.1万多个微信群、34万服务对象的微信集群,覆盖31039个村(社区),发布重要时政类、法治类资讯和最新法律法规解读3000余条,提供法律咨询16.5万人次,疏导解决简单纠纷2万件,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指引3.2万余人次,被誉为“老百姓随身携带的‘公共法律顾问’”。

  目前,海曙区司法局积极依托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之江法云”等新媒体开展普法活动,推送民法典相关链接,开展视频学习会议,扩大普法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开展以案说“典”,加强民法典重大意义的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深入学习民法典。“上半年我们对‘海曙普法’公众号改版升级,设置法治要闻、以案释法、律师说法等栏目。”区司法局工作人员介绍道,通过法典释义、案例分析和活动信息的高密度发布,进一步丰富了“指尖普法”的内容。同时,公众号还开展每月一期的有奖答题,提高线上学习法典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积极创新统筹推进法治建设

  法治建设始终在路上。今年4月,集士港镇调委会成功调解一起由望春法庭流转至调委会的劳动争议,化解因工厂倒闭与15名员工发生的劳动合同解除纠纷。针对疫情下涉企以及民事纠纷高发态势,区司法局以浙江省“法雨春风”活动为契机,通过转变法律服务方式、加强热点条例宣传,积极化解矛盾纠纷,提升司法行政工作的影响力,为群众和企业把好疫情防控法治关。截至目前,各级调解组织已为30余家公司解决货款追偿、劳动合同到期、疫期工作待遇等多件涉企矛盾纠纷,助力企业尽快复产达能。除涉企矛盾纠纷以外,上半年,全区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563次,调解各类案件5044件,成功率99.8%。

  成功调解的的背后少不了政府机构改革后,集中整合行政复议职责,成立区行政复议局。作为全市率先建立行政复议基层受理点之一的区县(市),海曙创新建立“行政复议预审预调”制度、“同步会审”机制,汇编行政应诉常见问题指导清单,强化行政复议与应诉结果运用。去年,“行政复议预审预调”制度获评宁波市司法行政系统年度“创新项目”。今年以来,我区共新收行政复议后案件诉讼结果维持率、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率继续保持“两个100%”。

  “‘一个口子’对外,加强了部门联动,加大了服务力度,加快了数字化转型。”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政法一体化办案平台法律援助协同运行工程,是打通部门数据壁垒,大幅度提高刑事通知类法律援助案件服务质效的一项重要举措。该平台有效缩短了刑事案件法律援助通知时间,提高法律援助效率,为受援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目前已实现通知类法律援助案件协同比率100%。上半年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61件,线上办理量占比30%以上。区司法局积极联络街道劳动部门、社区基层组织等,优化法律援助服务措施,提供线上联系、视频连线核对信息及社区证明实体材料寄送等“一条龙服务”,实现化繁为简、应援尽援,保障职工和居民合法权益。

  去年,为推广并推进“公证E通”模式,海曙区选择在区公法中心和集士港镇、鄞江镇设立办理公证业务互联网平台,让基层群众就近在线办理公证业务,推动公证服务便利化。在办证大厅,通过电脑高拍仪等电子设备,便可为市民提供公证业务线下预约办理服务。此外,海曙区还在镇(乡)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热门商圈等地投放公法自助机8台,有效打造公共法律服务“云体系”。创新建立法律顾问“打包聘任”模式,落实驻点+预约值班制,实现乡村法律顾问“六个一”制度落实落地。

  我区各镇(乡)街道、村(社区)专兼职人民调解员配备实现全覆盖。今年,区司法局重点开展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劳资纠纷、合同纠纷的排查化解,编发《企业战“疫”之用工实操指南》;强化与法院的“诉调衔接”联动,运用“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的方式助推诉源治理,上半年共进行司法确认31个,为去年同期的7.8倍;以“人民调解O2O”模式为引领,大力拓展线上调解路径,引导当事人通过“云调解室”微信号和“浙里调”小程序进行预约调解、线上调解;加强人民调解数据归集与结果运用,建立人民调解案例库。

  多面推进优化全区法治环境

  推进法治建设,优化法治环境是基石。区司法局、区普法办联合高桥镇政府,采取“文旅+普法”模式,选址梁祝文化园,建设民法典婚姻家庭主题普法馆。该馆作为特色法治文化场馆重点项目,旨在使游客在游玩期间,也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普法教育。古林镇则根据民法典的亮点,结合村社普法阵地更新升级,在仲一村建成民法典公园,使之成为全市首家民法典村民公园。

  与此同时,今年海曙将建立健全全民法治宣传“云端教育”体系,依托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宣传载体建设法治宣传“线上融媒体阵地”,开展法治家庭线上创建,并将深入推进基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力争年底前创建市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数量达全区47%以上。

  记者了解到,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实施前,社会公众、国家工作人员、青少年分别是民法典普法工作三大类对象。海曙区要求各个政府机构单位要立足自身职能,围绕对象特点,把民法典宣传作为当前及“十四五”时期普法工作的重点任务,有机融合法典普法宣讲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清楚法典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讲明白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区普法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即将启动的“七五”普法终期总结验收中,民法典宣传工作将作为重要考评指标,并在“八五”规划中置于重要的位置。海曙区各个单位将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制定专项方案,细化具体举措,紧紧围绕主题,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手段、鲜活生动的语言和事例,深入推进民法典普法宣传,使执法司法人员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力,让民法典的精神和内容内化于心、外践于行,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

  新闻链接

  民法典漫长的前世今生

  从民法典孕育与诞生的历程中,我们能够在历史的厚重里,读出坚持与梦想,读出鲜明的时代精神。

  党和国家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四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

  第一次是在1954年。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的那年,民法典的首次起草工作就正式开始了,但最终因遭遇反右斗争扩大化而终止。第二次是在1962年。这次提出的草案突出了计划经济的内容,主要算经济行政账,但后来起草工作因“文化大革命”而停止。第三次是在1979年。当时的起草工作最终采取了“批发转零售”的策略,即成熟一部制定一部,确定先制定民事单行法律。第四次是在2001年。次年12月,一部10万多字的民法典草案就提交审议。但是,由于当时物权法尚未制定,先行出台民法典与此前的“路线图”不符,加上对于草案的分歧较大,这次起草工作无果而终。

  历史不再吝惜奖赏,时代亦未辜负期待。始终无法落地的民法典伴随着我国的发展壮大而不断推进,开始取得一次次关键性突破。

  第一步: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民法总则,于当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第二步:2018年8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

  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

  百万条建议,字字句句都凝聚着全国人民对民法典最殷切的期盼。在注定不平凡的2020年,首部民法典终于如约走来。

  (原载于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手记

  针对性宣传全覆盖普法

  自民法典颁布以来,全国各地积极主动开展系列普法宣传活动。但针对社会公众、国家工作人员、青少年等不同群体,要做出民法典普法宣传的不同安排。

  区普法办要推动民法典普法宣传社会面全覆盖,让社会公众,感受到民法典在他们的身边、在他们的心里,引导社会公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国家工作人员,要把法典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把掌握和运用民法典作为履行自身职责、做好群众工作、推动改革发展的必需本领,争当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要积极开展民法典学习教育,为切实实施民法典筑牢根基。

  民法典的诞生,立足于国情,积极回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强化了对财产权、人身权的保护,全面总结了我国民事立法和司法的实践经验,彰显了中国特色。它强大的生命力必将对经济社会秩序起到导向作用,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

本文来源:海曙新闻网 责任编辑:徐慧琳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