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9188390

海曙新闻网

小小香袋系邻里 非遗技艺传万家

    2020年09月24日 10:40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海曙新闻网讯(全媒体记者程冰凌通讯员陈家顺)“不仅能够学习制作香袋,还能拉近邻里之间的距离。”9月10日,在白云街道丽雅社区开放空间,海曙区级非遗传承人袁璧如带着材料,开展了一场“非遗香袋”手工制作课堂,邻里们围坐一起,交流香袋制作技艺,尤为热闹。 出身中药世家的袁璧如,12岁就跟着外婆学习香袋制作工艺,至今已延续了60多年。“记得外婆擅长女红,常常看见很多人慕名而来,请外婆绣一套新娘服饰。”袁璧如回忆,“因为家族几代在药行街做药材生意,各种中药信手拈来,对药性也非常熟悉,有时看见外婆在所绣的香袋中放入几味中药,送给有需要的人,算是为自家中药铺做广告。自己耳濡目染,渐渐地学会了这一手艺。”

  上世纪90年代,住在月湖大书院的袁璧如常把自己做的香包作为礼物送给同个大院的租客。自老房子拆迁搬到丽雅社区后,她发现高楼层居民之间没有旧时夜不闭户的“大院味”,楼层和楼层之间、邻居和邻居之间仿佛被钢筋水泥隔开。

  “于是我加入了‘楼道组长’的行列,将亲手制作的香袋送给邻居们,希望借这个小小的香袋拉近大家的距离。”袁璧如告诉记者,搬入丽雅社区之初,她挨家挨户地赠送分享自己亲手制作的香袋,越来越多的邻居也被这小小的香袋吸引,加入学习制作的行列。“看着人手一个香袋,都成了时尚,我也来‘拜师学艺’,挂在家里既美观又实用。”隔壁安丰社区的朱阿姨听闻有学习机会,早早地报了名。

  一传十、十传百,袁璧如的“徒弟”越来越多。前不久,袁璧如收到一个快递,里面是几个香袋和一封信。“之前有个租客跟着我学习制作香袋,后来回到安徽老家了,他说一直都在坚持制作香袋,每逢节日还会给我快递几个过来。”袁璧如十分感动,这其实就是一种传承。

  如今,袁璧如能制作100多种类型的香袋。“香袋上的图案不一,寓意也不同。葫芦香袋寓意吉祥、福禄,香袋上如果绣着6个葫芦,寓意六六大顺,下面坠着五彩丝线,寓意生活丰富多彩……”说起香袋,袁璧如如数家珍。

  在制作香袋时,除了在造型、颜色和图案的精心搭配中保留传统文化的良好寓意,出身于中药行世家的袁璧如在香袋中配制的中药粉也独具特色。“老底子的香袋不仅外观充满吉祥美满的寓意,而且随身佩戴后散发出药香味,具有保健、助眠、提升免疫力等作用。”袁璧如介绍,她制作的香袋中配有八味中药,包括木香、藿香、檀香等,需要精心配比,烘干、研磨、混合,让气味和保健效果达到最佳。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袁璧如花了整整一个月时间,自配具有提神醒脑、预防风寒的中药药粉,特制了60个精美香袋送给日夜奋战在防疫工作一线的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

  随着时代的发展,香包也有了新的含义,旧时代香包中的“蝉”寄托了男女之情的情愫,如今,则寓意着莘莘学子金榜题名,一鸣惊人。以前人们喜欢佩戴绣有“葫芦”“玉佩”等图案的香袋,现在各类生肖香袋颇受欢迎。“我也在随着时代进步,让我的手艺跟上时代的潮流。”袁璧如笑称。

  现在,袁璧如在社区的“徒弟”也越来越多,香袋制作手艺越来越受居民追捧。只要有居民愿意学习,她总是耐心地手把手教授。为了吸引年轻人的目光,她还创新地在香袋中加入薰衣草等时尚元素,她认为“传统技艺能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样的传承才最有意义。”

本文来源: 责任编辑:程冰凌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键词:

海曙新闻数字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