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讯(全媒体记者 程冰凌 见习记者 裘保莉 通讯员 金丹宁)“8月20日,天气晴,今天心情不错……”这天,家住洞桥镇树桥村的陈贤艺在日记本上记录当天的心情,虽然每天只有只言片语,但几十年来,这些文字实实在在地记录了今年93岁的抗美援朝老兵的心路历程。
翻开泛黄的日记本,往事一幕幕浮现。1939年,12岁的陈贤艺离开父母和家乡,远赴上海,成了一名裁缝学徒。1949年,陈贤艺入伍,担任江阴要塞炮兵总队黄山炮兵榴弹炮连任观察兵,解放军渡江解放后,被编入解放军五0师五五二团三营四连。
“只有亲历战场,才知道战争的可怕。”1950年,部队来到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连续的剿匪,最终仅有陈贤艺幸存且未受重伤,荣获三等功。1951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在上甘岭五圣山的战争中,陈贤艺带领民工运送物资。“20多车货物,里面有粮食、炮弹,我们人工一点点地搬运。”陈贤艺回忆,美国人的飞机还在空中盘旋,炮弹炸起的灰层有几米高,经过1天1夜的搬运,终于为部队提供了后勤储备,陈贤艺也因此荣获一等功。
1953年,抗美援朝结束,家人里母亲病重的来信打破了胜利的喜悦。为了见母亲最后一面,29岁的陈贤艺不顾一切返回家乡。然而命运却不如他所愿,回到家,母亲已经去世一周。“离家17年,到最后也没能见上一面,这是我一辈子的遗憾。”这也让经历过战场的陈贤艺更加坚信,人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虽然不是党员,但我始终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只要有需要,陈贤艺总是冲在最前面,为村民排忧解难。1956年,几经周转,陈贤艺来到樟村垦荒队,帮扶当地贫困农户。1959年,带头建造闸门,用以防洪抗洪。“多亏了老陈,又是造房子,又是开垦荒地,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提起陈贤艺,村民们都是肯定与感谢。
1980年,陈贤艺成了一名普通的职工,1993年,经营一家小店。但无论他身在何处,写日记的习惯是一直坚持的事情。日记本换了一本又一本,故事却很少与人讲起。“我们只知道他当过兵、获得过荣誉,但那种亲历战场的细节、痛苦、惨状不得而知。”外孙也在陈贤艺的影响下参军入伍,“很多故事,我们也是日记本中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