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9188390

海曙新闻网

阡陌之间拥有美好生活

在乡村触摸艺术 用艺术赋能乡村

    2020年10月27日 10:21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集士港文创产品帆布包。
岳童村文化礼堂外景。
横街镇林村的艺术墙绘。
林村村民在武陵桥演奏。
龙观乡半山伴水渡假村全景。
古林镇茂新村的彩色稻田。

  ■全媒体记者 张昊桦 励 彤 程冰凌

  ■摄影  忻之承 沙燚杉 张昊桦

  ■通讯员   赵祎慧 张琦

  在国家大力推行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艺术以独有方式参与到乡村建设中。各个乡村通过用不同方式或渠道将其与多种产业融合,打造“艺术+”的新模式,从而蹚出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如今,在海曙,艺术乡建也逐渐呈现出了多种样式。连日来,本报记者陆续走进海曙多个乡村,在村舍邻里间触摸艺术,在田间地头间感悟美学,探寻到了海曙艺术乡建的生动实践——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增添艺术元素,用艺术创作改善村容村貌;或挖掘乡村本土文化内核,以文化创意推动乡村手工艺、土特产及文化底蕴走出乡村;或送艺术下乡,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全面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可以说,艺术乡建在推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健康发展、文化文明建设等方面上,正逐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增添艺术元素

  景观再造让乡村更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一个村庄来说,村容村貌就是“脸面”,一个村庄的环境建设直接关系到当地村民的生活质量。

  横街镇的林村是旧时“桃源乡”所在地,也是目前宁波最具历史文化底蕴的村庄之一。近日,走进横街镇林村,可以看到村道两旁的外立面上焕然一新。一幅幅宣传画精致靓丽,内容上除了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交通安全知识,还配以艺术墙绘,既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融合了当代时尚元素,已然成了当地村庄的美丽一景。

  沿着宣传墙一路进村,就能遇见一条贯穿全村的河流,这河源于武岭溪,流到村子后叫浣溪河。“现在的河水清了,平时白鹭也特别多,岸边的路面整洁了。”林村村委相关负责人说,近几年,结合“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农村双清”“农村污水管网工程”等村庄改造工程,林村又发生了新的变化。

  沿着浣溪河从林村西面步行出发,可以看到一个花草疗养院,这里布满村民家的绿植花草;岸边时不时有村民在座椅上休息,望着河水哗哗地流过拦水坝,溅出白白的浪花;顺河而行,古建筑“武陵桥”和“万安桥”村民们常常在那休闲演出,交流文艺爱好。

  今年6月起,横街镇围绕着桃源小镇的理念,委托专业团队对林村进行农村环境整治改造工程,更增艺术氛围。“主要通过亮化、绿化、美化三个方向对外墙、花箱、村标、路牌、沿河亮灯、宣传窗等设施进行改造,截止到9月14日工程已全部完工。”横街镇新村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林村的出入口较多,村道纵横交错,所以通过“美化”的形式对村庄主要干道的外立面进行了墙绘;结合现状历史遗存和公共活动空间的需求,对沿河区块的街面、外立面进行“绿化”,融入了“竹林桃林林隔林”和“杨柳青青花自红”的古桃源意境;林村的沿河立面和部分景观上都布置了亮化工程,当夜幕降临时,村民和游客可以看到一幅用灯光勾勒的村景图。

  同样是增添景致,在龙观乡的半山伴水渡假村,新增的景点引得不少游客纷纷前往。国庆期间,专程从上海赶来刘女士向记者展示了手机里的美图,除了绚丽的“北极光”外,她还对龙观当地的其他网红打卡景点连连称赞。自今年10月以来,龙观乡为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将艺术融入旅游,借力网红元素,积极打造“升级版”美丽城镇,其中,宁波半山伴水渡假村特别引进网红沙滩、天空之境和北极光等打卡场景,将秀美风景与艺术相结合,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

  挖掘文化内涵

  艺术文创为乡村赋能

  有的乡镇以艺术元素扮靓乡村风景,有的乡镇则以艺术挖掘本地文化内涵,为乡村赋能。

  “这种形式太好了,既能提醒大家文明用餐,又能宣传集士港的形象。”10月17日,在集士港镇的文明餐饮店,每台餐桌上都放着一块可爱的提示牌,卡通版田螺姑娘“小集”提醒用餐人员使用公勺公筷、文明用餐。

  为了倡导厉行节约,提高节约粮食意识,集士港镇特意设计了“小集”这位形象代言人,并制作成精美的提示牌,首批免费发放给辖区的40家榜样文明餐饮店。除了“小集”,集士港还创作了一批特色的文创宣传品,将杉井奥特莱斯、广德湖、十三洞桥和十字桥等特色地标作为元素融入其中,不仅能展现集士港的文化底蕴与特色内涵,还兼具实用性与创新性。

  “帆布包、雨伞、冰箱贴、围裙......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印上集士港特色地标,我们都成了集士港的代言人。”集士港镇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首批“美丽城镇”文创宣传品涉及4个地标建筑,共计10种类别的物品,几十余种款式,涵盖日常生活与办公的各类场景。

  与文创宣传品配套的,还有集士港专属的美丽城镇宣传片,只要给集士港的机关干部和村(社)干部拨打电话,彩铃便会显示:“同心共绘美丽蓝图,聚力共谱城镇新篇,美丽集士港邀您代言。”这些都是集士港提升城镇内涵的载体,以艺术的方式促进城镇振兴,为美丽城镇赋能。“我们希望以这种艺术方式,发挥干部的示范作用,带动更多集士港人参与到美丽城镇建设中来。”工作人员说。

  2009年11月,集士港镇获批宁波市首批卫星城市试点镇,2017年,集士港镇作为海曙区唯一入选浙江省第三批小城市培育试点乡镇,今年,集士港镇入选2020年度美丽城镇建设省级样板创建名单。在美丽城镇建设过程中,集士港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宣传这座美丽的城镇,不仅积极发挥民智,充分挖掘文化内涵,设计多种类型宣传品,还着力提升硬件条件,改善村容村貌,带动美丽经济,孕育文明乡风。

  正是得益于长期以来的持续发力,今年国庆双节期间,集士港镇的美丽城镇建设重点项目——“广德乡韵”美丽乡村风景线接待了近2万名游客,美丽城镇建设带动了美丽经济。这条风景线串联了广昇、深溪、岳童、新后屠桥村等9个村,将当地的山、水和人文景观串珠成链。

  “我们发挥多方力量,将艺术融入美丽城镇建设,用艺术改善乡村风貌,让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共享美好生活。”集士港镇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满,下一步,还将继续挖掘卫星城的文化内涵,让集士港特色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增强集士港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激活艺术氛围

  让艺术之风吹进乡村

  如何进一步让艺术之风吹遍田间地头,融入生产生活,丰富乡村百姓的精神需求?在海曙,文化礼堂正作为基层群众艺术的独特载体,将艺术介入乡村振兴,全面激活乡村内生动力,成为我区艺术乡建的重要路径。

  近年来,海曙区积极探索实施“星级展牌”“履职清单”“三结五送”“81890农村文化礼堂服务专线”等新机制新途径,努力激活乡村文化艺术氛围,有力提升农村文化礼堂惠民实效。截至2019年底,全区累计已建成并投用农村文化礼堂124家,其中五星级文化礼堂8家、四星级文化礼堂11家。

  暑假期间,在高桥镇红心村的文化礼堂内,来自市文化馆的老师给村里的孩子们上了多堂艺术课。为引导辖区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健康、有趣的假期,“一人一艺美育课堂”走进乡村文化礼堂活动,把乡村文化礼堂变成了音乐教室,以音乐为主题送艺进乡,由文化馆的音乐骨干老师走进乡村进行授课,以此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在课堂里,现场听课的孩子中年龄最小的只有7岁,最大的有15岁,孩子们不仅认真学习歌词曲调,还仔细聆听老师讲述古诗词背后的故事。“我们村以前艺术教育的资源较少,孩子们的假期大多以玩为主,如今在文化礼堂里上起了艺术课,这样新颖的课堂不仅让孩子们兴趣十足,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一个十分宝贵的学习机会。”高桥镇红心村妇联主席周仲莉说。

  文化,凝聚城市力量;艺术,点亮百姓生活。在基层群众艺术大餐中,更少不了书香艺术的熏陶。海曙区作为“书香宁波”建设核心区,从2018年就开始推进全民阅读,打造“书香海曙”品牌,将乡村作为书香建设的重要阵地,以书籍为纽带送艺入乡。目前,海曙区图书馆分馆、区文化馆分馆实现镇(乡)街道全覆盖,建成农村图书馆及图书室103家,全部实现“通借通还”,大大满足了老百姓的阅读需求。

  宽敞的空间、洁净的桌椅、丰富的藏书……走进高桥镇芦港村“阅读书房”,环境优雅安静,目前有1万多册藏书,供3000多位村民免费借阅,同时还实行“你点书我买单”服务,只要村民告知自己需要阅读的书籍名称,“阅读书房”管理人员就负责采购,让村民在家门口轻松享受阅读的乐趣。

  如今,书香芦港“遇见你”读书会也成为芦港村响当当的读书品牌,有200多位村民加入,林志华、岑维珍夫妇就是其中的“铁粉”。“现在家门口有这么好的‘阵地’,我俩不仅喜欢上了阅读,还从零开始跟老师学习声乐。如今在村里举办的各种文艺活动中,夫妻双双上台一显身手,我们家还被村民们誉为‘文化之家’。”岑维珍开心地说。

  而芦港村的例子只是海曙乡村书香艺术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海曙从2018年开始创建“阅读书房”,目前已建成80家“阅读书房”,其中乡村“阅读书房”就有45家,占比超过一半,各类书香活动也在海曙各地接连展开。

  在石碶街道石碶社区文化活动室里,“悦读有声,丰厚人生”活动将热爱阅读的老人聚在一起,大家通过线上有声书App“听”书;古林镇推出“图书馆+新华书店”组合,打造“阅读公园”;横街镇则面向全镇各中小学学生、幼儿园小朋友,发起“好书共读”读后感评比活动……让艺术之风在书香的熏陶中吹遍乡村大地,丰富村民的精神世界。

  新闻链接

  艺术乡建为

  美好生活添彩

  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王店镇樊家湾以打石磨为主要产业。随着社会发展,技术取代人工,石磨逐渐退出视野。然而,当地的石匠还在,石艺还在,山和石也还在。因此,设计团队决定通过艺术设计,重新开发石艺,提高石头的利用率,比如在石头上绘画,研发茶台等文创产品。同时,团队将一些桌垫、桌旗图案分发给村民,教村民带着游客共同制作,既增加了游客的体验感,也带动了村民的积极性。

  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大包干蒸谷米的包装设计中,设计团队将小岗精神与产品特色相结合,以“小岗精神造好饭”为主题,设计该品牌的包装主图形。图形融合小岗村标志性建筑“大牌坊”、自主研发的蒸谷米制作流程以及安徽地方特色“花鼓戏”,既彰显了品牌的价值,亦传递出深刻内涵。其实,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人文历史底蕴。通过视觉化的语言、艺术化的方式挖掘地域文化基因,讲好乡土故事,是守正创新的重要途径。(稿件原载于2020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选文有删改)

  记者手记

  艺术乡建需守正创新

  近年来,随着艺术建设融入乡村的热度不断上升,大量的文化活动的举办,让艺术从城市走向广袤的乡村,吸引了大众与社会的眼光。在这背后,如何合理地利用当地的人文资源、城市的时尚元素打造一片新乡村,守正创新,是一个值得摸索和探讨的问题。

  乡村艺术建设一方面是乡村人文景观的再造,在保证审美的前提下,它生于乡村但不能跳出乡村的范畴。乡村和城市是有区别的,所以完全照搬是不切实际,要在乡村进行艺术建设,首先要复兴乡村生活原本的文化样式,因地制宜,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相融合。

  另一方面,面向未来,艺术乡建应在尊重传统文脉与地域精神的基础上,在形式语言表达方面,融入当代元素,面向新时代、创造新文化,助力乡村美好新生活。

本文来源:海曙新闻网 责任编辑:励彤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