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姚苏桓 程冰凌
-通讯员 郑水萍 孟令震 余依娜
敬业奉献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精神。志愿者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坚持分好每一袋垃圾;平凡岗位上的“白领”自愿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队伍,为花季孩童传递“生”的希望;操着西北口音的白衣天使扎根山区,默默守护村民健康……一人一事背后,犹如涓涓善流汇聚成了浓浓大爱,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海曙落地生根。
国家级志愿者
兢兢业业垃圾分类
“您来扔垃圾?先让我看下是不是分类正确哦。”每天在南门街道万安社区垃圾投放点,居民们总能听到坚守执勤的丁艳用亲切的口吻引导居民分类将垃圾进行投放。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两年间,一遍又一遍重复的工作,她却总能一丝不苟地完成。
就是这样一位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志愿者,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国家住建部刚刚公布的2019年度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46城万人志愿者”名单中,荣获突出个人荣誉。该荣誉针对全国46个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重点城市展开评比,全国共有135名在公共机构带头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个人被评为优秀志愿者,丁艳是宁波唯一获此殊荣的人。
2019年初,丁艳听说社区居委会在招募垃圾分类志愿者,第一时间便报名加入了志愿者队伍。“我觉得作为一名党员,应当发挥带头作用,有义务帮助居委会宣传垃圾分类。”丁艳说。两年来,她始终坚持垃圾分类志愿工作,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社区环境。提起丁艳,邻居们都为她竖起大拇指,亲切地称她为“丁老师”,不仅因为在工作中她任劳任怨,还为她谆谆善诱指导居民分类的耐心和细心。
一名合格的垃圾分类志愿者,自身必须正确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和方法。为顺利成为垃圾分类达人,丁艳除了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垃圾分类培训,还细心地对垃圾分类的知识做了梳理,一手拿着一本分类小册子,一手一个分拣夹子,一遍遍记分类种类,一项项核对是否分类正确。她说,“只有我自己对垃圾分类娴熟于心,知道什么垃圾应该扔进哪个桶,才能帮助更多的人,让他们更快知道怎么分。”丁艳用真心与居民建立起良好关系,用实际行动感动居民,渐渐地,居民们从冷眼排斥到热情友好,从不会分到正确分,从在现场分到在家分好,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效率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丁艳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在平时工作中也很注重小朋友垃圾分类的教学。为此,丁艳多次修改教案,结合小朋友的学习能力,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玩具、教具,通过趣味游戏等方式科普,让小朋友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提升认知度和参与度,直观体验垃圾分类。许多孩子家长得知后非常支持,且都积极参与,奉献了很多创意。丁艳说:“从小教会孩子垃圾分类,培养良好习惯很重要,同时也是希望能带动背后整个家庭一起来参与。”
在问及如何看待志愿者生活时,她自豪讲道,“很充实很满足,也很欣慰。如今我们的工作已见成效,居民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和准确性都有了不小的提高,这对我而言就是最大的奖赏。”
“造干”捐献者
爱心传递生命火种
11月10日中午12点30分,我区第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张丽娜躺在市第一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的病床上,她的血液缓缓流入血细胞分离器。经过2小时25分钟,共采集造血干细胞混悬液190多毫升。她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将为一位远方重症小朋友带去重生的希望。
今年34岁的张丽娜是中国工商银行宁波市分行的员工。2004年,她18岁生日时,偶遇宁波第二百货商场门口有义务献血宣传,她深受鼓舞想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便开始加入无偿献血队伍,十多年间她已累计献血5000余毫升,曾荣获2010~201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
2009年5月8日,海曙区红十字会在天一广场组织的纪念“5.8世界红十字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招募活动中,她主动报名登记、采集血样后,正式加入中华骨髓库志愿者,成为造血干细胞登记志愿者。张丽娜告诉记者:“当时血样入库的时候,我就想着万一有一天,可以帮助一个病患,挽救一个家庭。”
让张丽娜惊喜的是,今年7月,她接到海曙区红十字会的电话,有个患者和她初步配型相合,问她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没有过多犹豫,张丽娜一口答应了。“我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事情,父母并不知道。11月份我快要去打动员剂了,才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父母。”张丽娜回忆,得知这个消息后,父母起初担心捐献对她身体不好。张丽娜耐心地向父母解释捐献的原理和过程。在张丽娜的劝说下,父母逐渐放下了顾虑,转而支持女儿的善举。
今年8月,在海曙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张丽娜前往定点医院做了高分辨配型,同时完成了综合评估体检。不到一个月,张丽娜便等来了配型成功的消息。
选择捐献,并非举手之劳。自此,原本生活、饮食就比较规律的张丽娜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了,即使工作再忙,她也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去锻炼身体,饮食结构上也更加注重肉蛋奶的摄入,保持营养均衡。“其实,我只是做了一件平凡的事情。”张丽娜说,“不过,从此心里也多了一份牵挂,希望那位和我有缘的小患者能早日康复,幸福地生活下去。”被救助的小患者父母送来的感谢信,被她小心地珍藏。
据了解,张丽娜是浙江省第624例、宁波市第109例、海曙区第9例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山区家庭医生
默默守护村民健康
“我们年纪大了,不会使用手机购物,刘医生就货比三家,帮忙购买血糖仪等各类医疗康复器械,还教我们如何使用,特别贴心,她就像我们家人一样。”11月12日,在鄞江镇悬慈村卫生室,68岁的芦阿姨一提起她的家庭医生刘艳英,就称赞不已。
据了解,芦阿姨口中的刘艳英是西安人,2014年来到悬慈村卫生室,成了一名社区家庭医生。“由于来看病的大多是老年人,一开始我还不太能听懂宁波话。”刘艳英告诉记者,在热心村民的帮助下,她很快就学会了宁波话,如今,她已经能十分流畅地与村民们用宁波话交流。
工作之余,刘艳英经常会走上10多公里路,上门为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病人服务,除了帮助他们测血压、血糖、检查身体、换药、指导用药,还会为他们联系上级医院专家或者挑选医疗康复器械,给老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正是刘艳英辛勤付出与努力,收获了老百姓的信任,使得家庭医生签约工作非常顺利。
“2015年,我签约的家庭人数大约100人左右,现在签约人数已经增加到了近2000人。”刘艳英说,悬慈村交通相对不便,她希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山区老人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自我区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以来,家庭医生成为‘基层首诊’的关键环节。其实鄞江镇还有许多像刘艳英一样的家庭医生,他们以白求恩精神严格要求自己,用医者的仁爱之心坚守患者,全心全意地服务偏远山区的老百姓。”鄞江中心卫生院院长应朝佩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深化落实“基层首诊”制度,发挥广大家庭医生的优势作用,做山区老百姓健康的“守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