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9188196

海曙新闻网

志愿者汇成桶边风景线

垃圾分类,这事我们是认真的!

    2020年12月18日 10:24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记者 姚苏桓

  -通讯员 郑水萍 刘佳宁

  近年来,全区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如火如荼,让“绿色、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离不开活跃在城市街头巷尾的垃圾分类志愿者,一趟上门宣传、一次桶边督导,每一个身影都汇成了桶边亮丽的风景线。他们用行动诉说着:垃圾分类,这事我们是认真的!

  “小区管家”

  将垃圾分类进行到底

  “垃圾分类需要每个人参与,有时候看到居民分得不好,我就会站出来管管,大家都说我是专管垃圾分类的‘管家’。”12月8日下午,在宁兴小区见到吕复兴师傅时,他正在清点社区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卡,当谈到他做垃圾分类志愿者的经历时,73岁的吕师傅洪亮的声音里满是坦率和热情。

  吕复兴是小区里接触、学习垃圾分类的先行者。当宁兴小区于2015年开展垃圾分类时,作为楼道小组长的吕师傅就主动认领了向居民发放厨余垃圾袋的任务,率先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当中。本着要将垃圾分类进行到底的想法,去年4月,当宁兴小区实行“撤桶并点”需要招募一批垃圾分类志愿者时,吕师傅又主动报了名,“当时党员群里问晚上要值班了,谁报名,我就报名了。”当时像吕师傅这样报名的,还有六七名党员,他们穿上志愿服务的红马甲,戴上党徽,站在桶边,督导居民们投放垃圾,并进行开袋检查。

  “吕师傅报名,我们也要报名。”吕师傅对垃圾分类志愿活动的积极参与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感染着身边的很多居民,沈亚萍就是其中之一。在吕师傅的带动下,沈亚萍等十多位小区居民加入了垃圾分类志愿者团队,这些志愿者里既有党员,也有群众。

  “吕师傅是居民和社区之间的桥梁,只要吕师傅办事,居民就放心,社区也放心。”谈到吕复兴对宁兴小区垃圾分类工作的帮助时,华兴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主任林轰轰赞不绝口。今年10月底,宁兴小区将原有的4个点位撤到1个,在撤桶并点工作实行第一天,吕师傅就带志愿者们在小区旧原有的垃圾投放点位上站岗,提醒居民把垃圾投放到指定的点位上。持续一周左右后,居民逐渐适应,帮助小区实现了撤桶并点的顺利过渡。

  华兴社区党委书记王飞表示,吕师傅等小区志愿者,用热情和认真投入志愿活动,是居民进行自我管理的一个范例,“有了他们,社区的工作就好开展多了,可以说吕师傅和志愿者们是我们小区的‘管家’,更是我们社区工作的‘宝’。”

  “志愿达人”

  站好垃圾分类每班岗

  12月10日傍晚,在初冬渐暗的暮色里,高桥镇盛世郦都小区居民楼的窗户一个个亮起来,忙碌了一天的人们都陆续下班回到家中。此时,小区垃圾分类志愿者金小英早早来到点位,准备开始垃圾分类工作。

  金阿姨的垃圾分类桶边督导工作始自今年。在此之前,金阿姨一家已在盛世郦都小区居住十年有余。性格开朗的金阿姨刚搬到这个小区的时候,她就加入了小区的志愿者团队,细数十多年来做过的志愿服务,金阿姨自豪地说道,“参加过义务平安巡逻、清洁打扫小区楼道、看望小区孤寡老人等等。”

  今年6月1日,盛世郦都小区开始实行撤桶并点和定时定点投放,需要招募一批桶边督导员,金阿姨主动报了名“‘定时定点’要求小区居民只能在早晚6点到8点的时间段投放垃圾,起初有很多居民感觉不适应,会在非规定时段把垃圾随手扔在垃圾投放点以外的地方。”金小英表示初期桶边督导的工作会比较辛苦些,当看到直接有扔在路边的垃圾时,她都会一一捡起,再分门别类投放。通过她不懈地宣传讲解和细致的桶边工作让不少居民从不理解、到主动参与,也让小区的垃圾分类成效快速提高。

  “近半年来,我们小区的环境越来越好。”据高桥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小菲说,在金阿姨和其他桶边督导员的带领下,大家开始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也能够自觉地在规定时间将垃圾分好扔到指定的地方。

  七旬“夫妻档”

  让垃圾分类成为习惯

  “这个月我是23日到29日垃圾分类督导,我们夫妻俩在家里商量这次重点宣传对象是青少年和儿童,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很重要。”现年74岁的俞仕德是石碶街道东方社区的党员志愿者,他和妻子朱金香组成的垃圾分类“夫妻档”在社区“小有名气”。一身红马甲、一个塑料袋外加一把火钳,见到绿化带内有白色垃圾捡拾起来,看到居民垃圾分类不到位劝说引导,碰到邻里聊家常也不忘“宣传”下分类知识,与“垃圾分类”打交道的日子俞仕德已经持续了一年多。

  俞仕德家住北路二村,自去年年底启动垃圾分类后,身为党员的他第一时间认领了社区垃圾分类督导岗位。谈到初为志愿者的那段时间,俞仕德表示困难比想像中的大,“大家对垃圾分类这个概念还不太熟悉,我需要一遍遍解释给他们听,告诉他们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到底要怎么分。”

  为了改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观念,俞仕德成功地将老伴朱金香也拉入了他的“志愿行动”。“和老伴一起督导宣传的效果特别好。”俞仕德表示俩人督导可以发现平时自己疏忽的盲区,老伴善于沟通常常让不分类的居民转变了观念。令俞仕德夫妇欣喜的是,他们的付出不仅使小区垃圾分类的质量越来越好,更是收获了不少居民的支持,碰到邻里们大家都爱跟他们道声“辛苦”,心里倍感温暖。

  “上班”时间做好督导宣传,“下班”时间常常帮着“顶岗”,俞仕德夫妇的想法很简单,垃圾分类不分“你我他”,都是大家共同的事。据东方社区垃圾分类专员李丽介绍,俞仕德所在的党支部党员志愿者有20余位,支部每月都会安排垃圾分类值班表,而其中不少在职党员的督导“空白段”时间,俞仕德和朱阿姨常会“悄悄”顶上。

  “我们党员有微信群,看到年轻人因为加班赶不过来,我们会说不用着急,我们先顶上,因为我们都退休了,时间也宽裕。”俞仕德说,“这点事情算不上苦,我们也根本不怕苦。这本来就是我们的工作,做好也是应该的。现在居民们都很配合,我们的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顺利。”

本文来源:海曙新闻网 责任编辑:董磊达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键词:

海曙新闻数字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