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励彤 通讯员夏静)“支付宝还是微信?”1月18日上午,联丰菜市场完成改造升级,正式开门营业。在蔬菜摊位前,老板叶顺华麻利地装好蔬菜,往电子称上一放,询问前来买菜的老顾客李女士。随后,李女士熟练地掏出手机,扫描摊位上方电子屏幕二维码完成付款。
联丰菜市场建于1999年,随着时间推移,硬件设施简陋、软件设施滞后等问题逐渐显现。去年10月9日,区市场监管局联合白云街道以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规范化“五化”为标准,对联丰菜市场启动全面改造,将市场布局从“条”状改为“岛”状,空间利用更合理。据悉,改造后菜市场占地4960平方米,摊位增至320个。
区别于以往简单的硬件翻新,此次改造基于“区块链+监管”模式,引进智慧支付、行为分析、食品溯源、数据交互等先进技术,实现食品质量安全溯源、市场卫生环境升级、AI识别实时抓取、违规行为实时预警等多项功能,执法人员也可通过智慧化监管系统实时查看,实现远距离“现场检查”,一旦发现违规现象即可快速及时处理,倒逼经营者依法依规经营。
同时,联丰菜市场的电子秤也搭上“智慧化”快车,能够实现可识别、可追溯、防篡改三位一体功能。联丰菜市场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场统一安装“智能亮照支付信息化系统”,采用商户显示屏与智能秤数据交互技术,真正实现“一摊一屏一秤”,并在屏幕上公示商户营业执照、移动支付二维码及交易记录等信息,既实现了信息透明,也避免了缺斤少两的情况发生。除了每个摊位上方的信息屏外,记者数了一下,菜场内还有9个公示屏,实时展示抽检公示、产品溯源、销售数据等信息。
当天,记者来到位于菜市场内的食品安全检测室,工作人员正对当天检测完毕的38批次数据进行整理汇总。“为了保证市民‘舌尖上的安全’,每天上午五点左右我就会抵达检测室开启一天的工作,整个检测过程一般需要三个小时。”负责食品检测的许东成告诉记者,这些检测信息也会于当日实时更新在大屏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