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3) 本报记者 杨益波 孙勇 “今年过年不回老家了,公司包吃包住,还有奖金和年货。我正想着多赚点钱,等疫情过去了,我想逛逛南塘老街,给家里人打包寄点宁波的土特产尝尝,我还想带他们来宁波玩一阵子。”来自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的24岁布依族小伙梁文木,曾经被贫困压得喘不过气来。2019年9月,通过宁波海曙区在黔西南州贞丰县的一个扶贫项目,经海曙区人社局牵线,梁文木来到位于海曙区集士港镇的君禾泵业股份有限公司从事产品打包工作。因为年纪轻、学得快,又被调整到电机车间学习操作嵌线机技术,半年后,他已能够读懂指令,独立操作一台机器。由于疫情原因,梁文木决定留在宁波过年。“虽然不能回老家过年,但我也会通过微信、视频等网络方式,表达我对家人的思念和祝福,告诉他们,‘我在宁波,都挺好的。’”选择留守在宁波过年,这并非是梁文木一个人的选择,梁文木所在的君禾泵业股份有限公司,包括梁文木在内的来自贵州黔西南州籍员工就有近50人选择留在宁波过年。“为了让员工们过年过得安心、舒心,我们不仅给选择留下来的员工每人1200元的‘红包’、购置了价值388元的年货,2月份的工资也调整为平时的1.5倍。”君禾泵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君波说,考虑到少数民族员工的生活习惯,公司还特别请来专业厨师,在食堂开辟“清真餐厅”,让少数民族员工更加有“回家的感觉”。眼下,这在宁波企业中并非个例。为了将疫情防控和稳增促投两手抓、稳就业与保产业相结合,1月4日,宁波出台《关于支持工业企业留工优工稳增促投的若干意见》,从稳定生产、留工稳岗、暖心行动、加强服务等方面制定出台7条政策,鼓励和支持工业企业留工优工、稳增促投。同时,全市继续实施失业保险费返还政策,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并对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提供一次性奖励。各区县也给出一系列留工优工创新举措,海曙区经信部门联合移动公司面向全区民营企业在职在岗市外务工人员,推出3个月流量免费、亲情网1元包年等近千元的“留甬红包”服务政策,区环卫中心鼓励家在外地的一线环卫工人留甬过年,区工商联(商会)向全区民营企业家发出“春天就地生产不回家”倡议。鄞州区继续实施复工复产期间500元/人的企业新增员工补助政策,对留鄞过年的市外户籍员工免费开放区内国有旅游景点;江北区对留工优工保障生产效果较好企业给予最高10万元奖励;北仑区对满足条件的大型商超、人力资源服务、住宿餐饮、文体旅游、运输仓储、批发零售、汽车4S店等服务业企业以及工业企业给予2万-10万元不等补贴等;奉化区通过红包补助、旅游享受、专项消费、线上补贴等四大“春节礼包”福利,鼓励外地务工人员留奉过年,感受奉化特有的年味……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企业也积极响应,纷纷行动起来,制定推出许多支持留工的政策举措,有直接发现金红包的,有提高加班补贴的,还有组织丰富多彩过年活动的。在宁波海曙区的广博集团,目前约有600名外来员工决定留在宁波过年,约占集团全体员工的五分之一。广博集团办公室主任励国楠告诉记者,公司不仅为春节留在宁波的外来员工准备了每人600元的现金红包和过年礼包,还开放食堂提供一日三餐,员工还可以根据需要借用食堂,烧制自己喜爱的菜式;同时,着眼职工精神文化需求,除每天播放2场电影外,还开放了公司图书馆,1500册新图书刚“新鲜”到货,供留在宁波的外来员工春节期间阅览,让他们在宁波过个安心快乐年。凡此种种,其目的只有一个——从抓好疫情防控到营造节日氛围,再到稳增产,方方面面保障外来员工能在宁波过一个健康、安全、有意义的新春佳节。诚意满满,年味满满。来自宁波人力社保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24日,宁波企业在岗职工人数为469.85万,较上年度增长22.8%,其中,省外职工254.66万,较上年度增长25.7%,外省职工中春节留宁波的将达到116.3万以上,较2020年同期更是猛增84.9%。“家里有年迈的老人、幼小的孩子,我真是非常想念他们,也非常想回去看看。但疫情不是又严重了嘛,我们不能给政府、给企业添麻烦。人在哪,家就在哪。留在宁波,挺好的。”广博集团精品图书车间的贵州籍员工李桂花道出了留在宁波过年的众多外来务工人员的普遍心声。留甬过年守平安,此心安处即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