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是今年的国际社会工作日,当天上午,海曙区社工协会启动了以“汇聚社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社会工作宣传周活动。
记者在启动仪式上获悉,海曙区在原有6个镇乡(街道)社会工作站的基础上,又在段塘街道、高桥镇等6个镇乡(街道)增设了社会工作站(以下简称社工站),进一步推动社会工作在基层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各有特色
2008年,海曙区社会工作协会成立,这是全省第一家区级社会工作协会。2016年,海曙区就试点建成6个社区“社会工作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为本社区有需要的群体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
去年5月起,海曙区民政局根据省市要求,在原有基础上,对“社会工作室”进行全面升级,在集士港镇、石碶街道、南门街道、白云街道、望春街道、江厦街道成立了6个镇乡(街道)社会工作站。
“各镇乡(街道)发展水平及区域特点各有不同,因此,在建设之初,我们就以‘一镇街一特色、一镇街一品牌’为社工站的发展思路,并按照‘1+X+1’的模式设置服务项目,即1个针对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基础项目,X个根据各镇乡(街道)实际情况与社工专业特长开设的特色项目,以及1个培养社工队伍、提升社工能力的支持项目。”海曙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去年成立的6个镇乡(街道)社工站,各有各的品牌项目与服务特色。如白云街道根据街道实际,针对新宁波人融入新生活,开展了“给我一片蓝天”服务项目;南门街道社工站将“创意点亮”老旧小区微治理项目作为自身的特色项目,不断提升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石碶街道社工站则着眼于拆迁安置小区居民融合性差问题,通过党建引领,组建各类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垃圾分类等社区公共事务。
在启动仪式上,段塘街道、鼓楼街道、高桥镇、古林镇等6个镇乡(街道)社会工作站也宣告成立。接下来,海曙区将按照“深入村居、便民利民、专业服务”原则,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围绕各镇乡(街道)社会治理的实际需要,积极持续地发挥社工站的枢纽型平台作用。
社工站是工作场所也是温馨港湾
“社工站既是开展社会工作小组、个案的工作场所,也是一个社工交流学习、答疑解惑、情绪疏导的温馨港湾。都说心所归处便是家,社工站就是我们社工的家。”在现场,集士港镇社工站站长沈红娟分享了社工站成立以来的感悟和经验。
集士港镇社工站成立于去年6月,是浙江省首批社工站之一,内设有展示大厅、个案咨询室、小组活动室、社工学堂、社会组织孵化区等功能室。
“社工站一方面为全镇社工、提供专业培训,指导各社会组织的培育、孵化、注册、项目申报等工作,另一方面以集士港下辖的村、社区、学校等为延伸点,形成纵横相交的社会工作网格,整合多方资源,把社会工作服务覆盖到全镇。”沈站长说,社会组织、社工队伍、社区三方资源在社工站实现了互惠互通,各村、社区的既有资源也不再局限于社区内部,而是成为全镇的共享资源。
集士港镇社工站目前已承接了5个项目,服务内容包括为农村妇女增能,为困境儿童解惑,为孤寡老人服务等。其中,“漂二代”的美好时光,是该站的特色项目。“集士港镇常住居民有近4.8万人,流动人口有4.6万人,流动人口子女4000多人。外来务工人员忙于生计,忽视了对孩子教育的关注,也导致亲子关系不够融洽、孩子生活习惯不好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沈站长说,社工站通过对接“集慧智心工作室”、“希望之声弟子规”等社会组织,开展百善孝为先、对长辈的恭敬心、臭脾气的对治等活动,教育孩子改变坏习惯,从而带动家庭,助力外来务工人员更好地融入宁波。记者 王思勤
通讯员 陈李红 裘保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