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9188390

海曙新闻网

青山映丹心

——追记海曙区龙观乡退休干部郑伦祥

    2021年04月19日 14:01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海曙新闻网讯(记者 励彤)

  窗外青山葱茏,在龙观乡党政办公室内,工作人员周力生正在对郑伦祥老先生生前捐赠的党费进行整理。“汶川大地震,关心灾区人民的郑老第一时间交纳了2万元大额党费;去年国庆,郑老交纳了5万元大额党费感党恩;今年建党百年,病床上的郑老心系祖国,又接连交纳了2万元大额党费。”得知4月8日凌晨郑伦祥辞世的消息,周力生追忆老先生时满心不舍。

  “育人的标兵,时代的楷模”“退休不褪色,无悔献余热”“点亮大山第一人,圆了千年出山梦”……回眸郑伦祥一生九十二载,熟知他的同事、朋友纷纷赞他是位躺在病床仍心系乡村建设、关心下一代工作与慈善事业的热心人。

  “要致富,先修路”

  自上岗至今70余年间,郑伦祥获各类先进荣誉达60余次。“要致富,先修路。”与郑伦祥共事多年的龙观乡关工委副主任许金茂回忆说,这是1971年10月郑伦祥调任龙观公社党委副书记兼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后所坚定的信念,他总念叨:“绝不能让山民们再过肩挑背扛的日子,更不能让娃娃们翻山越岭去读书。”

  回想起与郑老一起奋斗的岁月,许金茂既惋惜又振奋。他说,龙观乡山清水秀,但有着“山道行路难”的困境,郑伦祥与大家一起破难而行,在这个被大山包裹的地方肩挑背驮,劈山造路,爬行在悬崖峭壁间。建造公路缺资金,郑伦祥就组织农民做义工、捐钱捐物;没有水泥材料架桥梁做涵洞,他就带领大家砌石坎、灌黄泥浆备材料;没有机械设备,他就与群众干部一起双手来刨……“那时郑伦祥豁出去的精神鼓舞了山民,没钱买炸药开山,大家还自发把家中能换钱的东西变卖。”许金茂感慨道。郑伦祥在龙观公社任职期内,带领全社山民共建造砂石公路49.6公里,其中劈山、填沟40公里,山地9.6公里,刨出了一条通往山外和联通山巅的路,也孕育了龙观山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希望。

  “通了路,想要尽快脱贫致富,必须开垦荒山荒坡,发展种植经济。”许金茂回忆道,“郑老鼓励我们不跟平原比粮食产量,但可以比青山绿水,比森林覆盖率,比水果、茶叶……”于是,郑伦祥发起开垦荒山荒坡运动,提出“林果立社”发展思路。“郑老当过兵,在部队养成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虽个子不高但精神矍铄,温恭儒雅,是一个说得出、做得到的人。”许金茂回忆说,自那后,郑伦祥的双眼时刻紧盯各大队开垦、种植的进度、质量、成效,一双解放鞋爬山头、奔山坡,与干群同吃同住同劳动。

  郑伦祥任职这10年间,全社新开垦3758亩茶叶、水果、桑园、贝母等经济特产林,实现经济特产总量大幅提升。如今,记者走进龙观乡,月月可闻桂花香,一年四季瓜果丰盛。“如今咱们乡里处处都是‘聚宝盆’,这些都少不了郑老的付出。”龙观乡关工委原副秘书长徐斌华感慨道。

  “我还有20年时间”

  “郑老曾说,若能活到80岁,他就还有20年时间,足以把人生这本大书的最后几章节写得更生动些。”熟悉郑伦祥的前龙观乡文化站站长陈建国回忆道,“1992年,郑伦祥退出工作岗位,不同于别人退休后的失落,他把退休当作人生第二春的起点,像一团火热燃烧的夕阳,为社会增添了不少温馨正能量。”

  2004年,龙观乡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裴素芬起意创建老干部“温馨之家”,思想常新的郑伦祥成了她的领路人。“郑老鼓励我大胆创新,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的党支部优势。”裴素芬回忆道,创立初期郑老不仅积极协助研究管理模式创新,更主动助力调动老干部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大大增强了组织的凝聚力与吸引力。

  随着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大,难免出现矛盾与不解。陈建国说,退休后的郑伦祥心系村民,成立“老郑和事佬”调解工作室,带领一批退休老干部协助乡党委和政府,做好协调说服工作。考虑到部分老干部调解员对专业知识欠缺了解,郑伦祥还向乡里申请开办老干部业务知识培训班,在他的努力下,调解室自2012年成立至今共受理各类民事案件115起,调解成功率达96%。

  “人退了,思想不能退”

  “人退了,思想不能退,应尽绵薄之力为下一代多做点事。”郑老的这番话让陈建国印象深刻。退休后,郑伦祥来到关工委,“走马上任”第一事便是跑遍龙观村(社)、企业等,首创建立两级关工委网络。为盘活龙观丰厚人文资源作为下一代的教材与阵地,郑伦祥四处奔波选址、查史料筹资金,最终在2005年建成宁波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龙观革命史迹陈列馆。迄今,已有10余万各地学子前往接受熏陶。每年开学际,郑伦祥还会进校开展爱国主义宣讲,累计开展300余场次,辐射3万余人次。

  捐资助学,疏财济困亦是退休后郑伦祥常做的“功课”。忆起郑老退休后的慈善之心,陈建国满怀敬佩,“郑老退休30多年来,除了将约20%的退休金留作生活所需外,其余几乎全部捐作慈善。”2018年后,即使病重住院,郑伦祥的慈善之心依然未断。据统计,退休后郑伦祥的个人捐款达190余万元,动员企业资助公益事业建设1500余万元。同时,资助困难学生160余人次,困难群众50余户。“您的善举包含着对我们的期盼,我不会忘记您的恩德,我会去拼搏、去努力、去竞争……”2017年,龙观乡桓村的受助者王鲁凯写下感谢信,感谢郑老在他父亲去世后给予的帮助与关爱,让他重拾生活的信心。

  “传承是最好的缅怀。”龙观乡党委委员徐华儿表示,前辈优秀的品格与艰苦奋斗的精神值得大家永久铭记与学习,未来,也将在工作中牢记与传承老干部的红色精神,矢志不渝、砥砺前行。

本文来源: 责任编辑:应铮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键词:

海曙新闻数字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