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宁波金鸡强磁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一项解决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核心材料黏附问题的新技术正在量产机上试运行。公司负责人陈晓告诉记者,这项技术难题的突破,多亏了海曙人才部门为企业引入的磁性材料方面工程师刘哲博士。
我区将工程师视为推动产业创新的核心要素,今年年初启动“工程师友好区”建设,推出15条创新专项举措,引进包括电子、机械、建筑等领域工程师人才。仅8个多月,我区2000余家企业引进工程师人才7300余名。目前,全区各类人才总量超25万人,累计集聚国家级领军人才113名,省市级领军人才273名,“工程师友好区”建设初显成效。
“这15条引才政策涉及企业用人的方方面面,降低了我们的引才成本和门槛。”寰采星科技(宁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新政赋予重点企业人才举荐权;对引进高水平工程师、高层次人才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薪酬补贴……受益于此,今年以来,该公司招引27位产业、技能工程师,提高了企业的创新和技术变革能力。
中小企业招引高端工程师不易,对此我区充分发挥平台引才用才的优势。今年2月,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与古林镇政府开展战略合作,充分挖潜平台工程师队伍,为古林镇130余家规上制造业企业提供上门技术诊断服务,为企业变革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方案。
海曙打造“高校+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的育才方阵,启动自主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计划。9月17日,宁波卓越工程师培养联盟正式成立。9月25日,宁波第一届卓越工程师人才峰会在海曙召开,并发布了宁波工业互联网卓越工程师培养行动指南。
“接下去,我区还将整合高校基础研究、企业发展需求,持续加大引才育才力度。”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正联动制造业“大优强”、单项冠军企业、产业平台等,为进一步培养卓越工程师打造产教互融“练兵场”。
(全媒体记者 崔宁 通讯员 袁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