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拿着垃圾钳、一手拿着垃圾袋,不放过一丝脏乱。昨日,海曙各地随处可见“红马甲”的忙碌身影。全区17个镇(乡)街道组织志愿者积极开展“喜迎二十大,清洁家园见我行”文明实践活动,为城市美丽挥汗出力。
志愿服务,被誉为“温暖人间的最美风景”,是城市的文明底色。在海曙,带着文明温度的志愿服务,已经形成常态。无论是疫情防控的“守小门”,还是抗击台风的义不容辞,无论是“家门口”的便民服务,还是送上高山的暖心帮办,一抹抹“志愿红”,正点亮城市文明之光。目前,我区注册的志愿者人数已达17.64万人,志愿服务团队3377支,志愿服务总时长突破87万小时。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3173场次,参与志愿者超4.8万人次。
文明实践“搭台”,志愿服务“唱戏”。我区积极构建“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形成常态化的新时代志愿服务发展态势。截至今年6月底,全区17个镇(乡)街道已全部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累计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67个,全区覆盖率达100%;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共文化场所、“两新”组织等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基地)210个,区-镇乡(街道)-村(社区)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体系基本构建完成。
群众有需要,服务有响应。我区以品牌项目打造和特色项目培育为抓手,不断推动志愿服务骨干队伍建设。在文化文艺服务领域,“曙艺”志愿团队下乡送“文艺大餐”;在助学支教领域,重点围绕“双减”,“小红曙”青年志愿团队推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托管课程;在医疗健身领域,擦亮“高山巡回医疗”品牌,实现服务山区群众“零距离”;在应急志愿服务力量上,打造“红海突击队”党员志愿服务队,在疫情防控、抗台救灾及文明创建中发挥突出作用……随着各支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网络越织越密。
针对基层农村志愿服务团队建设薄弱的短板问题,我区创新推出“文明温暖乡村”行动,组织发动11支区级骨干志愿服务团队,结对帮扶27支村级志愿队伍,在送资源的过程中“教方法技能”“种理念思路”,以“传帮带育”推动乡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和文明实践项目培育。
“我志愿,我光荣”。如今在海曙,“志愿服务”四个字日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犹如一座座灯塔,照亮了身边人,也感动着更多人,成为海曙全面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卓越城区的生动实践。
(全媒体记者 裘保莉 通讯员 郑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