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涌
(绍兴文理学院法学院教授)
丧失凝聚力和向心力。一个社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能仅仅依靠物质利益的刺激,保持整个社会在前进中的稳定有序和生机活力,一要靠共同的行为规范,包括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二要靠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的背后就是价值观,社会生活中频频出现冲击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酌行为,也说明概括提炼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观作为人民实践的向导已经变得十分紧迫和重要。核心价值观就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所公认的,在某一个国家范畴内成为主流的,占主导地位的最原始本位的价值标准。提炼概括浙江核心价值观,既是为了彰显个性,提升软实力,增强凝聚力,更是为了有效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炼概括浙江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十分复杂和艰巨的过程,其中必须把握好一些重要的关系。
一、把握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的价值观就是我们共同的价值观,因此,提炼核心价值观既要体现共性,又要体现个性。相对于全国范围而言,没有地方的个性,不能概括出地方发展中特有的价值追求和精神特质,就没有概括提炼地方核心价值观的必要。但相对于不同的个人、家庭和职业,相对于不同的生活领域,又必须能体现这个地方的共性,不同的个人、家庭、职业和不同的生活领域都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既有境界很高的,追求为社会多作奉献,也有境界很低的,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鉴于多数人要做的是“常事”,就是勤勉做事,平实做人;要说的是“常理”,奉行的是普通的价值观。作为地方的共同价值观,就只能把崇高的信仰和每个人对现实利益的追求,把集体主义和个人追求对接起来,把先进性和包容性统一起来。
二、把握好传统与现实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炼,不仅要汲取现代文明的成果,而且还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成果和借鉴西方文化的价值资源。中华民族具有悠欠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中国传统的核心价值观对于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起着重要的纽带和基础作用。中国人把和谐、尚德尊士、舍生取义等放在价值追求的最核心之处。崇尚“和谐”的文化价值观是中华文化繁荣昌盛的根本。几千年前中国古代《尚书·尧典》就提出“明俊德以柔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意思是说,国家应以“明德”求得内部的和谐与和平以及与外部各国的和谐与和平。在此基础上,仁义礼智信(五常),仁智勇(三达德),礼义廉耻和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四维八德)等价值理念和道德标准,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一直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春秋时代齐国的管仲把礼、义、廉、耻称为国之“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此寥寥二十个字,道尽四维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