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

集士港镇 古林镇 高桥镇 横街镇 鄞江镇 洞桥镇 章水镇 龙观乡 石碶街道 月湖街道 西门街道 江厦街道 南门街道 鼓楼街道 白云街道 望春街道 段塘街道

在刘佳芬的精心呵护下,智障学生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15年来,她的心里只有这样一个朴素的想法:

[现代金报]如果能给这些家庭带去希望 那就是我最开心的事

    2012年05月28日 08:57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刘佳芬校长和孩子们在一起(资料图片)

  生活是一本有意思的小说,没有彩排,只有直播。当你的生活进入某一个阶段,多的不是一个健康的宝宝,而是智障孩子时,或许你的生活就会颠覆。

  位于海曙区鼓楼的宁波达敏学校就收纳着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的世界里,似乎永远不知道什么是烦恼。他们是家里的宝贝,但无时无刻不让家人操心。把孩子送到这里的家庭,并不奢望在这里学到多少文化知识,更希望他们能学到技能,能够独立生活。以至于哪天大人离开了,孩子还可以一个人活下去。有智障孩子的家庭生活是一本血泪史,有时候会绝望会想放弃,但是每当这个时候,有一位伟大的女性却说:别怕,千万别放弃。

  她叫刘佳芬,是达敏学校校长。记者章萍摄影记者张培坚

  15年前的疑问

  为什么孩子不会吃饭不会洗脸?

  15年前的1997年8月,刘佳芬刚到达敏学校,此前她曾在象山农村学校任教9年,后又任象山县聋哑学校校长。

  同是特殊教育学校,她没想到的是,培智学校和聋哑学校居然差别这么大。

  第一天,刘佳芬去食堂。眼前呈现出这么一副场景:有些孩子根本不知道怎样吃饭,有的一勺下去仅仅舀了几粒饭;有的一半吃在嘴里一半掉在地上。更有甚者,把自己吃过的饭吐到老师的碗里。在他们的意识中,这不是吃饭,而是在玩游戏。

  当时,刘佳芬被深深触动了,她吃不下饭。

  第二天,她不愿下楼去吃中饭……

  第三天,她鼓起勇气,走进食堂,坐在一个吃相最不好的学生旁边。学生边吃饭边大声对着她讲话,饭粒和口水喷在她的脸上。

  当时,有两位9年级的学生即将毕业。虽然他们每天都抄写1+1=2,但一旦去掉答案,还是啥也不知道。有一天,刘佳芬碰到一个男孩,“你每天都自己洗脸吗?”男孩点点头。刘佳芬端来一盆水让他洗。男孩把手伸入脸盆,却不知所措。再三提示他抓起毛巾,他却不知道怎样拧干。后来问他的家人,原来每天都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给他洗的脸。

  为什么20来岁的学生连吃饭、洗脸都不会?学生在校9年,还没学会1+1=2,真难想象,有一天他们的父母老了或者去世了,他们该怎样度过风雨人生?

  刘佳芬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为孩子编写实用教材

  父亲病危去世,她却未完整地照顾一天

  5月25日正值中饭时间,记者再次走访了达敏学校。每次来到这个学校,心里都不是滋味。

  现在,这里的很多孩子不仅能自己吃饭,而且每个人都有任务,比如取饭、收拾桌子、收拾碗筷、倒剩菜剩饭。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和刘佳芬一起分配到达敏学校的一位老师说:刘校长到了学校后,提出了“以生活为中心”的分层教学改革方案:重度学生要学会生活自理,中度学生要学会适应社会,轻度学生要能自食其力。

  根据刘佳芬的教学理念,老师们编写了一套又一套的教材。这本特殊的教材,画面占据了一大半。温馨的提示,涉及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从怎样吃饭、如厕到怎样洗衣、做饭、待人接物、灾难中自我救护等等,循序渐进。

  编写教材期间,刘佳芬父亲病危,但是教材要赶进度,她没有完整照顾过父亲一天。一个周末,她准备去尽孝,可是那天父亲与世长辞。后来,她在父亲的墓前长跪不起。回来后,说起心中的愧疚,常常泣不成声。

  根据教材,老师们一遍又一遍地教孩子。可是有一件事,给了大家当头一击。一位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是让学生自己过红绿灯。第二天早上,她来上班,看见一位女生准备穿过马路来学校,于是她先骑车过了马路,在马路对面等她。可是老师发现,红绿灯已经交替了好几次,这位学生却茫然地站在路口前。老师来到她身边,听她嘴里不停地在念:“红灯亮,停一停,绿灯亮,向前行”,但脚步就是不敢迈。

  带孩子走进社会课堂

  从“傻子来了”到“孩子们,你们来了”

  “怎么会这样子,为什么在学校模拟的场景里做得很好。遇到实际情况,却不能有一点变通?"刘佳芬陷入了沉默。

  刘佳芬思考了很久,最终决定要把学生带出去,让他们走向真实的生活场景。

  现在回想起来,当初带孩子们去社区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几乎每次,都有老师哭着回来。那年,“新一佳超市”刚开张,孩子们从没到过那么大的超市,看见琳琅满目的商品伸手就抓,还把糖果塞进嘴里。老师只好再三道歉并且赔钱。

  几乎到所有的地方,老师都会因学生被侮辱而受委屈。

  当时,很多年轻老师打起了退堂鼓,但是大家都认为这样的教学效果要好很多。

  刘佳芬鼓励大家:对孩子有利的,就得坚持。

  其实,虽然刘佳芬嘴上安慰大家,内心其实也很无助。那段日子,她也常常碰壁。比如她想让学生去附近的宾馆参观,但宾馆却不接纳。

  2005年六一节前夕,刘佳芬找到鼓楼街道孝闻社区原党总支书记吕雪芬,邀请了宁波高专的志愿者、宾馆的经理、为学校做画框的装潢店店主、学生家长和普通话测试中心老师等一起,成立了教育协作理事会。在理事会的帮助下,社区一些公共场所接纳了孩子们,孩子们在社区的大课堂中,学存钱、就餐、挂号看病、购买物品等日常生活技能。

  目前,教育协作理事会理事单位已有100多家,理事成员有几百位。

  现在,只要老师带着孩子到超市、菜场、银行、药店、邮局、小吃城去上实践课,迎接他们的都是善意的微笑和亲切的话语。

  刘佳芬说:“最初,孩子们去小吃城被摊主骂作‘傻子来了’;后来摊主说‘他们来了’;再后来,摊主会热情地招呼‘孩子们,你们来了’。”

  家长难忘恩情

  是刘校长让儿子活出人的尊严

  在刘佳芬和全校教师的辛劳背后,受益的是一个个家庭。

  采访过程中,记者遇到一位年轻的妈妈范建萍,她正在教室里看儿子。

  当儿子陈力华见到午间抽空来看自己的妈妈,激动地抱住她喊着:“妈妈,我爱你!妈妈,我爱你!”同班的孩子也跟着叫:“陈力华妈妈!陈力华妈妈!”

  儿子曾是范建萍不愿提及的痛处。因为陈力华患了唐氏综合征,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读幼儿园就换了5所。

  范建萍很想带儿子出去,但是又怕被人说“傻子”。

  “看着孩子和普通孩子不一样,作为母亲,那种痛苦和绝望没人能理解。儿子连饭都不会吃,还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就是憋尿,每天都要换好几次裤子。”

  范建萍迷惘无助,后来打听到达敏学校,就把儿子送到了这里。

  “真的很庆幸,刘佳芬校长把儿子带进了另外一个世界。”现在他9岁了,两年的学习,让他基本有了自理生活的能力,能自己洗澡、洗屁股。

  以前,儿子去买水喝,如果是店员给他,他都不敢喝。现在他渐渐明白这是一种交易关系。以前他对财务没有概念,现在他知道买房子应该问爸爸拿钱。现在,陈力华还会做10以内的简单的加减法,正确率在70%以上。

  “对于我来说,儿子会不会数学,其实并不是太重要,更多的时候是生活自理能力。我一直担心要是我们不在他身边,他该怎么办。后来我了解到,达敏学校有职高班,100%就业,我所有的担心都没了。”现在的范建萍,勇敢和乐观让人动容,她反问记者:“你觉得我是不是很开心?”“是的!我很开心!”

  范建萍说:“是刘校长让我的孩子活出了人的尊严,让我们家再一次燃起希望。”

  职高班毕业的一位女生,后来在超市当上了蛋糕师。当初的她,由于轻度智障,被人看不起,经过职业培训学习,现在学会了怎么在超市工作。

  从这个学校走出去,找到工作的还有很多学生,他们当中月收入最高的有3000多元。

  这些,都和刘佳芬校长及全校老师的努力分不开。

  刘佳芬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能给这些家庭带去一些希望,能给社会减轻一些负担,那就是我最开心的事。”15年来,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人物小档案:

  刘佳芬,女,1959年2月出生,1977年参加教育工作。宁波市达敏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宁波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宁波市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她先后荣获宁波市优秀党员、宁波市师德优秀工作者、浙江省科研先进个人、浙江省维权岗先进个人、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浙江省教育影响力人物、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11年被授予浙江省首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并受到李长春、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本文来源:现代金报 责任编辑:邬盈蓓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