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英
宁波海曙区孝闻街,绿树掩映之下坐落着一所特殊的学校——宁波市达敏学校。达敏是一所培智学校,学校现有患智障、脑瘫、自闭症的学生100余名。
就是在这所小小的学校里,全校26名教师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恒心,开展“特殊学校社区融合教育”教学模式,并创造出全世界特殊教育事业的“中国样本”,引得日本筑波大学园山繁树连连感叹“日本做不到的事情,竟然在中国做到了,还做得这么好!”
“特殊学校社区融合教育”,简单的说,就是让特殊学校的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进社区、超市、银行、电影院等生活场所,让智障孩子们接触社会、适应社会,从生活中学习知识。现在,达敏学校校长刘佳芬的教育理念已经被特殊教育界普遍认同和借鉴。
不过,让智障孩子“走出去”,说起来简单,实践起来却是困难重重。个中辛酸,刘佳芬感触至深。
“学会生存比知道1+1=2更重要”
刘佳芬与达敏学校结缘早在1997年8月,当时她从宁波象山聋哑学校调到达敏担任校长。第一次见到学生们是在9月1号开学典礼,那天中午,她下楼来跟孩子们一起吃饭,但是那一顿饭她根本吃不进去。
在达敏学校,老师都是跟学生们一起吃午饭的。刘佳芬来到食堂,眼前的景象让她忍不住想呕吐。“那是我生平第一次看智障孩子吃饭,桌子上到处都是饭菜,有的小孩边吃边说话,菜渣全都溅到老师的脸上和碗里。”刘佳芬当场吓到了,并且逃回了自己的办公室,接下来几天,她都不敢去吃午饭。
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办公室,刘佳芬既害怕又心疼,她发现这群孩子跟她所教过的学生完全不一样,他们连生活都不能自理,更别谈读书认字。当时,课上老师会教学生们简单的语文和数学,让孩子一遍遍抄写,但是大部分孩子毕业了以后也不懂1+1=2究竟是什么意思。
“我开始思考怎么去教育这些孩子,填鸭式的教育是行不通的。于是,我开始酝酿一场教学改革。”刘佳芬谈起了她的教改“三步走”,提出“以生活为中心”,让重度智障学生学会生活自理,让中度智障学生适应社会,让轻度学生自食其力的分层教学改革方案,这时“特殊学校教育社区化融合”的雏形已经在她脑中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