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朗
从某种意义上说,达敏学校校长刘佳芬及其团队的成功,在于因人施教,在于根据智障儿童的特点,采用特殊的教育方法。他们的可取之处在于:
确立实事求是的教学目标。达敏学校面对的是一群智障孩子,把这类孩子的教育定位为“特教”,顾名思义,就是要对特殊孩子采取特殊的教育方法。然而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口里喊的是“特教”,实际上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却是“普教”。坦率地说,让某些智障孩子学会“1+1”,也许相当于正常人求证“哥德巴赫猜想”,只能让孩子饱受挫折感,对他们的父母也是痛苦的折磨。刘佳芬的心同家长、学生的心是相通的,她大声疾呼:智障儿童学会吃饭比学会“1+1”更重要,确立“一切为了孩子的生存与发展,并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的理念,提出了“重度智障学生学会自理生活,中度智障学生学会适应社会,轻度智障学生学会自食其力”的教学目标,着手实施“生活核心教育”计划。这样做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回归了“特教”的本来面目。
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特教”是一门学问,要教会智障孩子最简单的生活常识,往往需要教育者启动超常的智慧,运用独特的教学手段。刘佳芬和她的团队不走寻常路,在教材、课堂、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革;对特殊孩子进行科学分类,针对不同情况设置不同教学内容,配置不同教具;把社会当作课堂,带着孩子进社区、上超市、上银行、上医院……这些看似“不入流”、有别于传统的教育方法,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一些孩子还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奇迹。他们学会了大量生活技能,掌握了很多词汇,学会了在社会上跟人进行简单交流;学校职业班就业率达到百分之百;有个患抑郁症的孩子,在全国计算机比赛中获一等奖;有个在普通小学“装满痛苦回忆”的女生,在全国、东亚区特殊奥林匹克比赛中获得多枚金牌。
树立攻坚克难的坚定信念。诚如一位专家所说,让智障人士融入社会的理念已为多数人接受,但真正去做的并不多,能够做到、做好的更少。究其原因,是因为做起来很难,而达敏却成为特殊教育的“中国样本”。为此,他们以拓荒者的勇气和魄力,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手把手教孩子吃饭,帮脑瘫儿擦口水,清洗大便等污秽物;自编教材,无数次对教学进行测试和评估;不顾“白眼”、谩骂,带着学生走向社会;四处奔波成立教育协作理事会,吸收社会各阶层人士支持智障学生教育;尝试创办初级职业班,使智障学生拥有一技之长……心血浇灌的结果是,某些家庭少了一份累赘,社会增加了一些普通劳动者。
一位老师认为:达敏创造了我国特殊教育的奇迹,也为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指引了方向。诚哉斯言。社会应该反思,正常孩子是否也应该因人施教?比如:减轻课业负担,让师生身心更加健康;改变陈陈相因的教学模式,让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走出教室,深入社会,注重实践;改革分数至上、一考定终身的评价体系;承认差别,为不同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注意每个学生的特长,让他们的潜力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