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

集士港镇 古林镇 高桥镇 横街镇 鄞江镇 洞桥镇 章水镇 龙观乡 石碶街道 月湖街道 西门街道 江厦街道 南门街道 鼓楼街道 白云街道 望春街道 段塘街道

仙居花灯

    2012年06月11日 14:25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仙居针刺无骨花灯历史悠久,在台州古代俗语中就有“临海的城,仙居的灯,黄岩乱弹呀呀声”之说,足见仙居花灯的历史名声和地位。它经历了唐宋时代的孕育、初创期,元明清时代的成熟、丰富期,以及建国后至文革期间的衰落期和改革开放后的复苏期。

  针刺无骨花灯据老艺人口述起源于唐朝,皤滩镇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和物产的丰富,到了唐朝,商贸便优先发展,纸张供应方便,为花灯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相传为一秀才夫妇所创,因造型别致,制作精美而广泛流传,始成雅俗。明朝,皤滩已形成重要的商埠,更加促进了花灯的发展、兴盛。据说万历年间当地已经每年均要举行盛大的闹花灯活动,说明花灯已经相当的发展,已经和地方风俗水乳交融。

  清代,灯的式样、品种进一步发展增多,艺术也更臻完美,保留至今的清光绪13年的古灯图可以见证(附件4)。花灯故事更加丰富,流传广泛。民间珍视花灯为具有镇宅祛邪、消灾除晦功用的吉祥物,当时皤滩古镇的“大明堂”、“大学士”府建筑上均雕有造型的雕刻。

  建国后,由于“大跃进”和“文革破四旧”等原因,花灯几乎失传。1985年,经仙居县文化局、皤滩乡文化站重加挖掘,才使失传50多年的花灯重放异彩。1996年,针刺无骨花灯荣获“中国民间艺术作品金奖”和“澳门第四届国际艺术博览会金奖”。2000年5月,仙居因此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针刺无骨花灯)”。2005年6月,仙居针刺无骨花灯图案入选“中国彩灯”系列邮票,并被浙江省博物馆收藏。

本文来源:浙江文化信息网 责任编辑:朱尹莹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