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芬在教孩子们认识交通信号灯。 记者刘波摄
两年前的9月,日本长崎,第四十八次特殊教育国际交流会上,一名来自中国宁波的女校长刘佳芬,代表中国在2000多位各国特教专家前作了以中国特殊教育社区化为主题的报告,报告破例从20分钟延长至50分钟,专家们惊叹:“在很多发达国家做不到的事情,中国做到了!”
面对智障、脑瘫、自闭症等一大群特殊的孩子,15年来,刘佳芬倾注了全部的爱。“一切为了孩子的生存与发展,并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刘佳芬所提出并实践的社区化教学为世界提供了一份特殊教育的“中国样本”。
记者张昊通讯员倪容许玉芬池瑞辉
学会生活
“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
——中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
孩子会1+1就能独立生活了吗?
1997年秋,开学第一天。宁波市达敏学校100来个学生正在食堂吃中饭。刘佳芬刚刚成为这所学校的校长,走进食堂,她呆住了。
“这算什么吃饭呀!满桌满地的菜汤、饭粒,孩子们脸上、衣服上更是汤汤水水一塌糊涂,有个20岁的学生一边吃一边大声说话,饭菜喷得到处都是。”15年后,刘佳芬向记者讲述时,说当时的场景让她刻骨铭心。
她还记得,当她路过一个班级门口时,发现一名二十岁的学生趴在桌上写作业,班主任陪着。“班主任向我诉苦,这个学生太难教了,都要毕业了,1+1等于几,还搞不清楚,你说他离开学校该怎么办啊?”
“难道学生搞清楚1+1=2就可以在社会上独立生活了吗?”想到中午的情形,刘佳芬陷入了深思。
学会穿衣吃饭,比学会1+1更重要
一直以来,学校把知识学习作为主要任务,采用的也基本上是普通小学的课程。但刘佳芬在反思:孩子连最起码的吃饭洗脸都不会,学会“1+1”有什么用?
“这种情形必须改!”
一场教学改革开始了。这年11月份,她向全校传达了“生活核心教育”改革计划,提出让重度智障学生学会自理生活,中度智障学生学会适应社会,轻度智障学生学会自食其力。
方案一提出,引起轩然大波,一些重度、中度学生家长担心孩子学不到知识,纷纷表示反对。“给我时间,我一定让你的孩子有变化。”刘佳芬诚恳地对家长说。
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和教师们自己动手编写以生活为中心的教材。她们的教材非常特别,画面占据了一大半,涉及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从怎样吃饭、如厕到怎样洗衣、做饭、自我救护等,循序渐进。
为了教会学生吃饭,饭碗菜盆搬进了教室;学校里开设了模拟的超市、邮局、公用电话亭。“在操场上,我们画上斑马线,举着红色、绿色的乒乓球拍模拟交通灯,红灯停,绿灯走,学生学得很快。”老师们惊喜地发现,以往一年都教不会的,学生们现在很快都能接受了。
迈出校门
“我终于在达敏学校和刘佳芬的身上,看到了中国特殊教育的理论了!”
——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家朴永馨
课堂教学成果,却在现实中遭挫折
然而,新的问题出现了。中度三班的干老师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明天来学校,大家要自己过红绿灯。
第二天早上,干老师来上班,看见一位女生小杨准备穿马路,可是,红绿灯已经交替了好几次,小杨不停地念“红灯停,绿灯走”,脚却不敢迈。老师挽起小杨的手,发现手心都是汗。小杨说,路上那么多人,那么多车,她怕。
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却根本不会用。怎么办?
刘佳芬意识到,智障学生迁移能力很差,情形稍一改变,就无从应对。模拟教学,又怎能模拟出一个动态变化的世界呢?
刘佳芬开始酝酿第二步教学改革。她的决定让所有老师吃惊:走出学校,走出围墙!
走出学校围墙,行得通吗?
第一次,达敏学校的孩子们迈出校门,来到社区、超市、菜场、商店、医院进行教学。一切都如此新鲜:从模拟教学转向实地教学。
从来没有人迈出过这一步,老师们顾虑重重。带到超市的学生看到这么多好吃的,拿在手里就吃;去游乐场所的学生一边玩滑梯,一边就在滑梯上大小便……“教学社区化,我看这路行不通!”
而刘佳芬却出奇地坚定:“学生们的这些表现,恰恰说明他们平时离实际生活太远了,为了他们今后能在社会上生存,我们必须将他们带出去!”
渐渐地,孩子们有了改变。章晓晓,智力三级残疾,家长一度对他放弃了希望。但是晓晓来到达敏学校后,不仅生活能基本自理,还学会了认钱、存钱,在超市里会认识商品了,这让晓晓全家惊喜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