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

集士港镇 古林镇 高桥镇 横街镇 鄞江镇 洞桥镇 章水镇 龙观乡 石碶街道 月湖街道 西门街道 江厦街道 南门街道 鼓楼街道 白云街道 望春街道 段塘街道

4块宁波梅园石昨出水

央视再度直播小白礁Ⅰ号考古发掘

    2012年06月27日 09:23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关注“浙江·宁波·象山小白礁Ⅰ号沉船”水下考古发掘

  沉寂海底的梅园石昨出水

  佐证宁波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

  本报讯(记者陈青通讯员徐学敏)“经过考古队员半小时的工作,第一框四块梅园石起吊出水。”昨日,小白礁Ⅰ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继续进行,观众通过电视直播、视频等清晰地看到了期盼已久的梅园石,装在框里的四块梅园石通过电葫芦装置吊装出水至工作平台。这些珍贵的文物佐证了宁波是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央视初定今日上午9时继续直播,计划直播1个半小时。

  梅园石是珍贵文物

  据小白礁Ⅰ号沉船遗址调查报告,5列梅园石位于船体中心偏南,南北向互相倾斜叠靠裸露在海床表面,东西两列长8.5米,中间三列长约5米。昨天观众通过直播看到了这些堆积在海下24米深的宝贝。

  梅园石分布于鄞州区鄞江镇梅园山、锡山一带,是建筑与工艺用材。据史籍记载,早在西晋时梅园石便以石质优良著称。天一阁门前的石狮、东钱湖畔的南宋石刻群等采用梅园石雕刻而成,日本国宝———奈良东大寺门前的一对石狮和般若寺的十三重石塔由宋朝时的梅园石所造,近年来梅园石仿制东钱湖南宋石刻的两对“文臣武将”先后前往意大利佛罗伦萨与德国海德堡。梅园石见证了宁波的对外交流。

  昨天出水的梅园石切割整齐,长约80厘米、宽约60厘米,厚5至8厘米,每块重约50公斤左右。

  作为浸泡在海水里的石头,梅园石是文物吗?水下考古队队长林国聪介绍,“这些初加工的梅园石不光是文物,还是很珍贵的文物,尤其对于我们这艘沉船遗址来讲,它给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比如它解决了始发港的问题、保护了沉船遗址。”他说,梅园石是宁波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最有力的证据。“梅园石是宁波特产,装载在船体底部,表明这艘船是从宁波港始发。它向东南往外的洋面上走,无疑是往外运输的。这艘沉船遗址能保存到现在要归功于梅园石。梅园石覆盖了沉船表面,使它不受潮水冲刷,完整地完成了压舱石的作用。”就梅园石而言,不光船航行的时候它是压舱石,船沉了它还是压舱石。

  据悉,沉船上的梅园石将保留部分,“按照计划船体将于明年出水,今年考古发掘工作结束后,要对船体实施回填保护,部分梅园石将作为‘压舱石’防止船体被冲走。”

  昨天还出水了青花碗、五彩瓷器等文物。

  船体构件清晰可见

  据央视主持人文静介绍,24日的直播中,水下能见度大约在20厘米左右,“我们的记者和水下考古队员面对面几乎看不清对方。”昨天的水下能见度比起前两天略好,从高清摄像头传来的画面看大约在1米以内。昨天渔山岛海域仍有8级阵风,无人航拍机暂时没有起飞。

  昨日,观众通过直播清楚地看到了小白礁Ⅰ号沉船的船体结构和构件———肋骨和船底隔舱上的垫板等。肋骨很粗大,已经残断,有一定的弧度。据林国聪介绍,每个隔舱之间有肋骨,“是凹下去的,会有水漏下去,装载货物的时候需要垫几块板防潮,同时也使受力更均匀。”

  水上水下通话清晰

  昨天的直播,观众直接感受了水下考古发掘的流程,从考古队员带着水下摄像机下水,顺着基线前行,看到水下探方,到测绘、绘图、拍照以及文物清理、提取、出水等,“请注意摄像头前是否有悬浮物”、“现在是对文物进行清理吗”、“下一步干什么?下一步是提取”“水下队员请注意,请提取梅园石后出水”……水上水下通话非常清晰。考古队员在水下还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文物碰撞导致破损。

  出水的文物到了工作平台,还要进行冲洗、登记、病害处理、资料建档等数道工序。昨天出水的一件五彩罐盖上绿色釉比较明显,据林国聪介绍说,由于五彩罐采用釉上彩低温烧制,“不像青花瓷是高温釉,五彩瓷经海水盐化浸泡褪色。”

  据介绍,梅园石在脱盐池浸泡也要分两步走,第一个池子的盐分高一些,转移到第二个池子时,里面盐分低一些,“要用分步脱盐处理,这是一个盐分递减的过

首页  上一页  [1]  [2] 
本文来源:宁波日报 责任编辑:邬盈蓓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