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芬在给孩子们上课。(资料图片)
核心报道
“月虽残,亮如雪,高挂天空谁笑缺。”是刘佳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特殊教育领域20年时间里,刘佳芬用爱呵护一群特殊的孩子,毕业生就业率实现100%,让“折翼天使”重翱蓝天……
对于刘佳芬特殊教育社区化的成功,特殊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汪海萍教授评价说:“达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受教育者权益的特殊教育的‘中国样本’,对丰富世界特殊教育理论与实践有非常大的贡献。”
吴彦
当面对种种质疑
她承诺:一定让孩子有变化
1997年,刘佳芬被聘为达敏学校校长。根据学生的实际,刘佳芬创造了分层教学与单元教育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针对重度、中度、轻度3个层次的学生,分别提出了生活自理、适应社会、自食其力的目标。
改革方案一提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一些重度、中度学生的家长担心孩子学不到知识,纷纷表示反对,有些家长甚至来学校吵闹。刘佳芬面对家长很有耐心,一一向他们作解释,力求使家长明白:让学生学会穿衣、吃饭、上厕所,比费力地让他们去读去记“1+1=2”更重要。她对家长说:“给我时间,我一定让你的孩子有变化!”
实施分层教学后,为了更好地开展课程教学,刘佳芬坚持不懈,带领老师们编教材。如今,达敏学校编印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24本教材已经由浙江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成为浙江省地方特殊教育教材,全国许多兄弟学校也以此为范本开展教学活动。
学生家长张枫英说,在一路走来的几年里,家长们看到了孩子的成长,看到了孩子的快乐,孩子喜欢去学校,想去学校,学校成了孩子另一个幸福的家。连当初对刘佳芬教改有怀疑、来吵闹的一些家长,也不得不佩服学校的付出与取得的成果。
当学生步入社会受到伤害
她坚持:要为孩子赢得公平和尊重
渐渐地,刘佳芬发现,在学校每个学生都学会了过马路,但在车水马龙的街头,孩子们只会嘴上喊:“红灯停、绿灯行”,却怎么也迈不开步子。
于是学校启动了“学校课堂与社区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所在社区和学校周边的超市、菜市场、宾馆、休闲区、银行、医院、餐馆等资源都变成了教学课堂,每门课程都根据学生的社区生活需要来设置。
然而,过程是那么的艰难。老师带着学生出去,但是很快都哭丧着脸回来了。“到小吃城去,老板们怕影响生意,嘴里骂着脏话,把学生往外赶;到超市,学生看到好吃的拿着就吃。”一位老师回忆说。
刘佳芬听到这件事心里特别难受,由此想到,社区资源为教学服务,一定要有良好的运行机制和政府的有关规定作为保障。“我不能让我的学生再次受到伤害,我要努力为他们赢得社会公平和尊严。”
2005年6月1日,由6个成员、3家单位参加的达敏学校首届教育协作理事会正式成立了。在学校和爱心人士的不断努力下,理事队伍日渐壮大。至今,理事单位已有100多家,理事成员几百位。还陆续有单位、个人自愿要求加入。
如今,老师们再带孩子到超市、菜场、银行、药店、邮局、小吃城去上课,迎接他们的,都会是善意的微笑和亲切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