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金量总体上升,但区域之间仍不平衡
三个因素促成含金量上升
在2012年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将2012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就定为7.5%,并表示,真正的目的是要实现高质量的增长。
这反映在GDP含金量的统计数据上,与2011年相比,2012年的GDP含金量指数整体上有所提升。
杨开忠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GDP含金量的总体提升有几重因素在起作用。第一是国家在战略上强调GDP增长跟居民收入要实现“两个同步”,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是最直接导致今年GDP含金量比2011年高的原因。二是客观的供求关系在发生变化,比如劳动力的供求关系的变化。由于劳动力稀缺性显现,导致劳动力报酬、工资上升,这样老百姓的可支配性收入就会增加。三是跟减轻税负有关。
“所以,有客观性因素,也有经济内在的规律,还有政策性因素的作用,而且我相信这在未来是一个长期的趋势。”杨开忠说。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赵振华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含金量的提高,说明老百姓收入提高了,克服了国家过去在大分配过程中,过于向政府、企业倾斜,而居民比较低的状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组织研究室主任刘戒骄认为,含金量的整体上升是因为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有些企业面临一些压力,市场作用以及企业兼并重组使之淘汰了一些,同时群众对污染等问题的关注,也使经济增长质量提高。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不同省份之间GDP含金量指数差异加大。2012年GDP含金量排名第一的上海与排在第31位的西藏,两者差距超过0.3。
赵振华认为,这说明区域经济发展还不够协调,经济增长的分布还不够均衡。
北京、上海更多地依靠第三产业,中西部地区这两年增长率虽然比东部高一些,但更多地是靠第二产业。产业增加值上去了,但效益还比较低,在收入分配上,老百姓得到的增加值比较低,所以GDP含金量比较低。
事实上,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在全国经济增速减速的时候,落后省份依然有很高的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热情。
有统计发现,在2013年各省份两会中,有24个省份将今年GDP增长目标定在10%及以上,而国家“十二五”提出的年均增速目标为7%。
在地方政府,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2012年和2013年文件中亦频频出现大额的基础设施投资。杨开忠认为,现阶段,从促进投资来说,基础设施还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中西部地区出现大额的基础设施投资是正常的现象,也是中西部地区自身发展的要求。
31省份GDP含金量五年大考
去年全国GDP含金量创历年最高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朱禁弢|北京报道
2012年全国GDP含金量平均值达0.395,创历年来最高纪录,自《中国经济周刊》旗下智囊机构中国经济研究院年首次发布2009年GDP含金量排名以来,全国的GDP含金量近四年已增长2.27%。
中国经济研究院通过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发展数据计算发现,2012年,19个省、区、市GDP含金量比2009年有所提升,两个省份持平,10个省份相对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