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9188196

海曙新闻网

宁波地名里的民间趣事

    2013年07月17日 15:10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图为鄞州高桥民居博物馆里的民居。记者龚国荣摄

  □徐雪英

  在人类生活中,地名是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每到一个地方,人们总习惯先记住那里的地名,让自己的空间位置得以确定后才放心做其他事情。现代人如此心理,古人也该如此。不过古代地广人少,现成地名不多,首先定居者往往面临命名的问题。

  大的地方名流居住者众,命名时力求意义深远,底蕴丰厚,这类地名往往显得大气典雅。小而偏僻的地方,因为居住者大多文化素养不高,命名时只求方便识别,没那么多意蕴上的追求。所以他们取出来的地名往往质朴无华,充满率真气息。周围有地理实体的,就用现成的地理实体命名,如沿着山边住的就取名为“沿山”,家在河尽头的就取名为“河头”,家在田中央的干脆取名为“田央黄”等。除地理实体外,周围的路、桥、漕、渠、碶、寺、庙、观等人工建筑也是他们命名的主要材料,如住在大路尽头的取名为“大路头”,住在庙后面的取名为“庙后周”等。但也有不少地方没有上述地理实体或人工建筑,尤其是开发晚的地方,就算有也常会被其他地方捷足先“名”了。这些地方的百姓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可以称得上是记录宁波百姓生活常态的“地皮史书”。

  分家分出来的地名

  在过去的宁波,人们也和其他地区一样喜欢聚族而居。家族姓氏经常被用作命名首选,林家、赵家等姓氏地名宁波甚为常见。但家族繁衍时间长了,常要面临分家问题。有时,分家竟也能分出地名。你看,“三份头”和“二四房”这两个就是。“三份头”是因这个家族分家分成三户而得名;“二四房”则是因为那个家族原来有四个兄弟聚族而居,后来因为子孙繁衍多了,大房和三房陆续迁到别处居住,原住处只剩二房和四房,故改名为“二四房”。

  打架打出来的地名

  打架也能打出地名,“张家瀛”就是。在鄞州一个村子里,住着四个姓氏的家族。其中张家和姚家都在村里经营农事,常因交集多而产生纠纷。后来在一次纠纷中居然闹出人命,惹上了官司,轰动乡里。在众人关注下,张家最终赢了这场官司。时人感慨地把这个地方叫别成“张家赢”,可能太容易识记,最后竟成正名。后代村人觉得不雅,遂改写成现在的“张家瀛”。

  “金价桥”也是同类故事。“金价桥”曾名“陈家”,陈家村先人想在一条交界河上造桥有利于通行,却因为选址的问题和邻村人产生纠纷,最后花了重金才了结官司造成此桥,遂名为“金价桥”,告诫后代和气生财。

[1]  [2]  下一页  尾页
本文来源:宁波晚报 责任编辑:邬盈蓓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海曙新闻数字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