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0日,记者和海曙法院一行人一起,来到杭州下沙的未管所。当法院副院长张丹丹把那份沉甸甸的《前科封存决定书》交给大雄时,在未管所里待了许久的大男生眼里闪烁的泪花,让人至今都记得。
“最担心的就是,出去后没好公司要我”。在他看到《决定书》上那句:“……对××号刑事档案予以封存,任何人非依法律规定情形不得查阅”后,大雄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昨天,记者回访大雄时,他在电话那头说,自己现在在家乡的一家公司里做销售,收入不高,工作也不轻松,可心里却感觉从未有过的踏实。
大雄一再提到,自己心里这么踏实,多亏海曙区人民法院的法官们,如果不是他们送来了那份《前科封存决定书》,那么他坐过牢的档案将被公布,工作单位、社区等都能知道他的这个“污点”,“坏孩子”的标签将一直戴在他身上。
其实,像大雄这样受益于法院对未成年人保护政策的孩子,并不少见。
从2006年起,海曙法院就致力于探索如何更合适合理地保护“懵懂”犯罪的未成年犯,眼下已取得了很大进展。
通讯员李义山
记者朱琳
[ 2006年缓刑听证]
让未成年犯有了缓刑的机会
海曙法院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探索和尝试,还得从2006年说起。法院副院长张丹丹,一直以来是这项工作的倡导者。
“要说缓刑听证,这得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在校生少年小石开始讲。”张丹丹介绍道。
小石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从小由母亲抚养长大,不健全的家庭使他性格比较孤僻和倔强。当小石的好友和他说起自己女友经常收到一男子暧昧短信时,出于义气,小石和好友一块商量将那男子骗出来揍一顿解气。2005年9月22日下午,两人找到该男子,一顿拳打脚踢,小石临走时顺手拿了男子的手机和100元现金。殊不知,这样已经构成抢劫罪。
2006年4月3日,海曙法院首次举行“缓刑听证”,法院了解到小石抢劫行为与一般不同,小石并非以非法侵害他人财产并据为己有而实施抢劫,而是为了替好友出气,打架后顺手拿走被害人的财物,这就与一般抢劫罪有了主观恶意上的区别。
小石对自己的行为比较悔恨,人变得很沉默,拒绝与法官及其他人交流。考虑到他在学校一贯表现较好,社区代表和片区民警愿意对他进行结对帮教,法院最终判处小石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而这,恰恰给了小石重生的机会。2007年法官回访时,小石正给一家公司的老总开车,虽然辛苦,但活得踏实。
记者了解到,海曙法院一共举行过十多次缓刑听证会,收效良好,被判缓刑人员都落实了相应的帮教措施,重新犯罪率为零。
[ 2010年心理鉴定]
看到未成年犯的苦楚与无助
在缓刑听证后,法院开始探索未成年犯的心理,以一种人性化的态度尝试着知晓这些孩子的犯罪初衷和犯罪后的心理,企图真正地帮到他们。
于是,就有了17岁少年小阳因制作一个沙盘游戏而获得缓刑机会的案例。
小阳因敲诈勒索中学生2700元,被公诉机关起诉到法院。在审理时,心理咨询师为他做了心理鉴定。
小阳自幼由外婆带大,忙于工作的父母除了给他零花钱,很少过问生活和学习。由于缺少必要的管教,小阳渐渐与社会上的朋友结交,后来成了小混混。因为缺钱花,他和朋友盯上了一些胆小的中学生,对他们实施敲诈勒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