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条措施”掀国企改革第二波高潮
杨伟民说,尽管我国国企改革取得明显进展,但依然存在国有资本“一股独大”、多腿经营导致部分国企负债率过高、垄断部分行业挤压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空间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决定》提出十条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具体包括:
一、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
二、完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这与十年前我们提出的管人管事管资产、三个管理相统一原则不同。
三、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这两者是不一样的。
四、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五、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交公共财政的比例,2020年提到30%。
六、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这意味着今后对国企改革要分类推进。如对第一类公益性行业企业,国有资本要加大投入,重点投向公共服务领域,体现国有资本服务国家的战略目标;对第二类自然垄断性行业企业,要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并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络和运营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同时进一步破除行政垄断。
七、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应增加市场化选聘国企管理人员的比例。
八、深化企业内部改革。
九、强化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全民的资产投资若出现大问题,要进行责任追究,并探索推进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等重大信息公开。《决定》强调“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这句话有很深刻的含义,既然国有企业是全民所有,就带来收益上交、重大信息公开等问题,确保更多投向公共服务。
十、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
当前,我们的改革已进入以调整利益格局为内容的改革攻坚期、深水区,改革势必面临利益集团的阻碍。但我相信,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推进下,我们会平衡各方面利益关系,统筹推进改革。通过这十条措施的推行,国有企业将迎来第二轮改革的高潮。
推进人的城镇化剥离户籍背后依附的特权
推进城镇化背景下,如何保证人的城镇化顺利推进?杨伟民说,《决定》站在城乡统筹的高度来看待农民和农村问题。
推进人的城镇化,一个很重要方面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这是改革总的方向。具体措施包括要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本身很好改,关键是户籍背后依附的那些制度、服务、权利不一样,加大改革难度。不光城乡之间不一样,区域之间也不一样,涉及整个区域之间的问题。所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要坚持自愿、分类、因地制宜等原则,不同的城市采取不同的办法。同时要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对常住人口的全覆盖,但这需要一个过程。
退休政策调整应渐进式推进
在回答记者关于“延长退休年龄”等外界关注问题时,杨伟民指出,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决定了这是发展的大势。
从去年开始,我国劳动力总量已进入净减少。按照国家统计局数据,去年劳动力总量、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了345万。我国老龄化程度也逐步强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实行比较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后,我国面临的是老龄人口比例增长较快,而且现在妇女总和生育率已经降到很低的程度,这两者是相关联的。在这种大势的条件下,人口政策和退休政策的调整是必然的。
但具体在什么时点、用什么方法调整政策,《决定》提出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这就意味着调整应是一年、几年逐步提高,比如退休延长几个月等方式,而不是“断崖式”的调整,一下子发生很大变化,这也是国外很多国家共同的成熟经验。
新华社记者韩洁
(新华社北京11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