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塘老街
老街:见证城市历史变迁
宁波自唐朝始立明州,经过漫长的岁月,给后人留下极为丰富的历史遗迹,包括反映不同时代市井生活的街巷建筑,其中一些主要街巷,至清代仍保留着宋时的基本格局,且大多分布在今海曙区范围内。
海曙街巷的变化,其基本框架是:当时东西向的主干道,即今中山东路、中山西路的雏形,它形成于唐代,经历代改建和解放后的多次拓宽,现已成为最繁华的商业街;另一条旧时称车轿大街,即今药行街的一段,它西至柳汀街,东过灵桥与江东百丈路直线对接;再一条是建造天封塔时形成的大沙泥街和小沙泥街。
沟通南北主干道的解放南路和解放北路,旧时称南北大街,它的西边自唐宋以来,州、府、县治多设于此;另一条南北向的主干道由鼓楼、镇明岭至南门甬水门,即今镇明路雏形,时两侧民宅密集,物盛人众。
江厦街原由半边街、双街、钱行街、糖行街4条小街拆直拓宽建成,地处灵桥、新江桥之间繁华地段和咽喉通道,有“走遍天下,不及宁波江厦”之称。
宁波最早有明确街巷记载的是南宋《宝庆四明志》,载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厢计51坊;到了清代《光绪鄞县志》,记有177条;民国《鄞县通志》记载498条。而据宁波地名办2006年3月底的统计,宁波扩市后,大市范围内的街巷数量已增至2600多条。
如果说一个城市是一部鸿篇巨制,那么街巷就是它历史框架和基础单位,是一个城市历史变迁和人文发展过程的缩影。
月湖名家聚一堂
名门望族盛极一时
一个好地方,总要有一位或数位知名人物作为标志,甚至一门人物,这就是所谓名门望族。望,就是地望,也就是一地的标志,让人仰望。
南门外风水独钟一门。这一门就是盛极一时的南郭袁氏,袁燮是南郭袁氏的族祖,当过礼部侍郎,国子监祭酒。袁燮的二儿子袁甫,是杨简的学生,于嘉定七年中状元。袁家历来人才辈出,著名于历史的有光禄大夫袁毂,太师越国公袁韶,太师卫国公袁升,朝议大夫袁灼,朝散大夫袁似道,朝奉郎袁坰,通判袁章,贡士袁觉……其中的正献公袁燮、清容学士袁桷对宁波文化影响最大。这一支袁门,直到现代,还有中国电影大家袁牧之。
唐宋以来,明州人望多聚集于月湖一带,在清道光年间刻印的《四明谈助》一书所收的人物就有数百人之多。例如月湖史氏,号称一门出过“一王、两相、七十二进士”;竹洲楼氏,先后有太师楼异、安抚使楼王寿、大学士楼钥等;碧沚史氏,史守之(南宋“会稽郡王”史浩之孙)曾在此置有别业,藏书甚富,素有“南楼北史”之称;丰氏家族历代有名臣丰稷、丰熙及书法名家丰坊等;所谓“西湖陆氏”,在明代产生过尚书陆瑜、按察使陆偁、大理寺卿陆世科等;明代云南布政司张渊,其故宅大方岳第仍保存在月湖之东北隅,为宁波市海曙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素负盛名的天一阁藏书楼,自明兵部右侍郎范钦创建至今,历时440余年,仍巍然屹立于月湖芙蓉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