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厉晓杭 海曙记者站毛一波 许玉芬)“以往年底这个时候,我们总忙着做各种‘台账’,这两年区里提倡给社区‘减负’后,我们服务居民的时间多了,老百姓对社区的满意度评价也高了不少。”近日,在海曙华兴社区居民参与居家养老中心规划的讨论会上,社区党委书记李喆说。
上头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涉及党建、计生、综治、考核、普查等近百项工作,这使得诸多社工不堪重负。前年,海曙区率先在全市出台首份社区“减负”指导目录,一举为社区削减工作事项56项,削减率达63%,动真格为社区“减负扩能”。去年,该区再次为社工减压,将来自部门各线的工作事项,由原来的33项减少为24项,减少近三成。
除了为社区工作“瘦身”,海曙区还试点推行社区档案信息一体化平台,提高社工的工作效率。海曙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融合了电子台账、在线考核、信息上报、档案管理四大功能,社工登录系统后,可对台账进行模版设计,方便社工分类管理。“工作中经常要调取以往几年的材料,现在只要动一动鼠标,资料都有了!”
跳出“台账堆”后,社工腾出更多精力走街串巷送服务。如华兴社区推行错时上下班,规定每天下午5时半后,社工需花1个半小时上门为百姓服务,了解居民需求、调解邻里矛盾等。李喆说:“每到年终社工考核,居民对社工的评价很高,社工平均考核在90分以上。”新芝社区办公室主任翁赛娟也表示,社区“减负”两年下来,社工为民服务的热情更足了。“以前社区搞公益活动很仓促,如今有更多时间了解居民需求,我们办公益活动一呼百应!”
【记者手记】
一头连着政府,一头则牵着民意,社区已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最密不可分的基础机构。当前,考核台账多、创建活动多、普查调查多、信息平台多、挂牌多、盖章多等“六多”现象已经严重影响社区工作。海曙区动真格为社区“减负”,两年下来,让不少社工从压力中释放出来,回归服务职能,真正走进居民家里,聊家常、问需求、送服务,不失为一个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