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服务好,必须点个赞!”昨天下午,在海曙西门街道“践行雷锋精神·推进惠民服务”志愿服务月的启动仪式上,面对20多项惠民服务和13个党员志愿者品牌工作室,社区居民直接用拇指贴“点赞”,表达对志愿者的感激之情。(黄合 毛一波 傅燕 摄)
前天下午,海曙区月湖街道6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坐着轮椅,在街道党员志愿者陪伴下来到春意盎然的月湖欣赏美景。(胡建华 许玉芬 谷叶 摄)
海曙心理咨询师协会:
用“心”给青少年送去阳光
本报记者黄合 通讯员林锦
2013年春节刚过,长期投身助学行动的普通民警梁斌,和一些有着心理学知识背景的朋友一起,筹划成立了“海曙区心理咨询师协会”,并将“普及心理健康、传播心理健康”作为团队宗旨。
自此,这个拥有90多名成员的年轻团队,踏上了“用心”为青少年送去“心灵鸡汤”的旅程。短短一年,先后在江东区戎徐小学、安泰社区、范江岸社区、滨江社区,海曙区镇明中心小学,鄞州区冯家小学,江北实验小学等地,免费给10岁至15岁的青少年群体开展互动式的心理助学项目。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和电子产品打交道,一到青春期就特别容易出现问题,严重的可能会焦虑、自闭甚至狂躁。”梁斌说,自己接触过不少个例,有的父母离异后孩子觉得没有未来一直辍学在家,有的则有表演性人格障碍,老是想自杀,“归根结底,是孩子的心理出了问题。”
心理辅导,第一步必须和孩子建立信任关系,这恰恰也是最难的。为此,“松鼠搬家”、“同舟共济”、“解手链”等上百个心理学小游戏,成了团队志愿者和孩子建立信任的重要桥梁。这些小游戏,需要20多个孩子一起参与,在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让孩子通过互相帮忙,体会到如何团结、感恩和友爱。结束时,志愿者还会鼓励孩子,和班里最要好的同学拥抱一下,说上一句:“明天,让我们共同进步。”
操作上更加困难的,是志愿服务进社区后遇到的个案。因为这些孩子非常敏感,志愿者与其对话时必须讲究分寸和方法,需要不间断地跟进大半年时间。“这就需要志愿者全身心地投入,不仅没有自己的业余时间,而且心也会特别累。”梁斌说,不论是什么季节,每次一做完心理辅导的课程,自己脑门上都是汗。
在这个团队中,有警察、有老师、有做企业的,但他们都愿意倾注自己的热情,为这些孩子一次又一次提供心理上的辅导和帮助;每过半年,他们还会进行一次回访,带去一些新的项目,看看孩子们的进展。
“我真羡慕您的孩子有您这样一位爸爸。”这是半年前一个六年级的女生对梁斌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