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半年努力,海曙区规范社区工作已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目前已取得几点成效。
有效减轻社区工作负担。已公布的《2013年海曙区部门工作进社区指导目录》,共收纳社区党建、平安建设、社区文明、民生服务、群团工作和统计调查等六大类、24项工作,涉及部门单位24个,较之前部门自行申报的数量减少65项。之前社区反映的几大主要突出问题,特别是台账多、创建多的问题均实现大幅度“瘦身”,社区对此反响十分强烈,认为力度前所未有。
有序理顺基层工作体制。社区工作准入制的执行,赋予了社区的知情权、拒绝权和建议权,杜绝了部门街道随意将工作摊派到社区的弊端。同时,海曙区在审批部门工作进社区项目时,坚持数量精减原则,一个部门一般只安排一项工作,有重合的部门工作进行整合,既为社区减了负,也很好地保留了涉及民生的基础工作、关乎全局的综合工作、直接纳入市对区考核的重点工作以及真正便民利民的特色工作,兼顾了基层自治和部门工作的积极性,实现了多赢。
有利提升社区服务效能。规范社区工作开展后,社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所增强,工作内容和形式有所创新;部门与街道之间的关系得到明晰,社区职责也更加明确,有利于职能归位。同时,社区工作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强化,活力有所提升,有利于腾出更多精力、花更多心思放在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上,群众对社区服务工作将会有更多期待和满意。
作为一次尝试和创新,海曙区规范社区工作的实践既无现成模版可看,也无现成经验可学,难免存在一些不足,如:与社区工作实际、基层呼声仍有一定差距,基层减负难以一步到位;社区的地位性质特殊,究竟该承担哪些工作、不该承担哪些工作,仍然难以完全厘定,社区工作准入制执行过程难免出现偏差。又如:规范社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清理考核评比、统一台账档案、规范机构挂牌、整合信息平台等系列配套制度尚需加紧制定出台。因此,建议下步:
大力宣传营造有利氛围。规范社区工作运行以来,得到了一些媒体关注和宣传,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但由于长期思维行为的惯性,一些部门和群众对基层工作特别是社区工作仍然缺乏正确的认识,有必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基层、强化基层的舆论氛围,使各级各部门自觉地增强理解基层、服务基层意识,指导配合基层做好基础工作,切实提高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转变作风切实服务基层。规范社区工作很大程度上就是规范部门工作流程、转变部门作风、增强部门服务意识。必须把规范社区工作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一个重要抓手,切实落实好机关效能建设的各项规定,以更加务实亲民的作风保障规范社区工作的推进,才能促进社区工作精力集中、水平提升,将大大有利于社区服务居民群众,提高居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
加强督查确保落实到位。落实不落实,是规范社区工作、减轻社区负担、加强社区建设的关键。规范社区工作必然遇到一些困难和阻力,特别是个别部门由于本位主义、部门利益以及工作作风不实等因素,将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对执行打折扣,影响全局工作。必须加强以作风效能为主要内容的督查,就部门工作进社区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成效特别是基层群众的满意度进行测评,以此督促检查相关工作的开展,推动工作的落实。
改革创新社区管理体制。要根本改变基层负担重的现状,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关键在于改革创新现有社区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社区自治功能。要适时探索新型社区管理服务体制和模式,既可满足服务居民群众需求,又能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转移。如,借鉴先进地区设立社区工作站的形式,合理设置社区工作站工作项目,厘清社区服务职能,分担现社区居委会、社区党组织的部分工作负担,使其腾出手脚投入到组织领导社区自治工作中去,提升社区服务的专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