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
  • 29日 多云转晴 35-27℃;30日 多云 36-27℃;31日 多云转阵雨 34-27℃;8月1日 阵雨 33-27℃;2日 阵雨 31-27℃。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吴菊芬:群众叫她"吴满意"

    2014年04月25日 14:11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植根基层之“情”

  1965年8月,吴菊芬出生在仁寿县文林镇八里村,两岁多时,母亲就病逝了。由于父亲常年在外帮工,邻里乡亲常接济她,她吃着“百家饭”长大。

  1984年中专毕业,吴菊芬回家乡工作,先后任乡镇农技员、妇联主任、团委书记、秘书、党委副书记等职务,在乡镇一干就是20年。吴菊芬说:“艰辛的成长历程,长期的基层工作经历,让我对群众有一种割不断的血脉亲情。”

  正是怀着这份情,2004年,她主动放弃乡镇副科级领导职务,来到县里“机关第一难”信访岗位担任一名普通工作人员。

  “有人说做好信访工作,一靠哄,二靠推。但源自基层的感情告诉我,哄和推都不是长远之计,关键要把群众的事办好。”吴菊芬说。

  双堡乡殷坝村48岁村民董克军是个“老上访户”。1988年,年仅22岁的董克军在省外一煤矿企业务工,受企业安排为救工友而被困雪中,导致下肢、手指坏死切除,成了残疾人,却没有得到赔付。

  2006年,吴菊芬与董克军结识时,他已上访18年之久。由于企业早已倒闭,案件知情人和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难以查找,许多政策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大家都觉得这个事情“没有办法”。

  “看着这位和我年龄相仿的群众,在上访路上从小伙子变成头发斑白的中年人,我被震撼了。”吴菊芬不是简单地帮助索赔,而是创新工作理念,认为董克军多年上访,主要为让生活有保障,因此一方面要尽力帮他争取赔付,另一方面要让其生活回归正常。

  吴菊芬帮董克军申请了农村五保金,协调县民政局、残联、乡政府等为他免费安装了假肢,协调相关部门帮他建起了新房,还助其发展家庭养殖。随着生活变好,董克军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他主动息访,“老大难”积案就这样化解了。

  党员干部之“镜”

  “信访干部‘受气’,很多人不愿干。其实,群众上访,大多有难言的苦衷,或是迫于无奈。”吴菊芬说,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桥梁纽带,即使受点委屈、不被理解,也不能斤斤计较。

  一件“受气事”让党员干部竖起大拇指。2005年11月,吴菊芬接待了来访的文林镇居民李芳云。一见面,李芳云就一口唾沫吐在吴菊芬身上,接着大骂。吴菊芬却递上一杯热茶,拉着她的手轻言细语聊起来。

  原来,李芳云的丈夫早年去世,她一直没有工作,带着四个儿女艰难生活,因各种原因没能得到政府及时救助。在生活、精神双重压力下,李芳云出现了心理障碍。

  吴菊芬一面请来医生为她进行心理治疗,一面协调解决其生活困难。有关部门落实了李芳云的生活补助,她的心理也恢复正常。

  对待手中的权力,吴菊芬同样让党员干部称赞。女儿考上公务员,有人建议吴菊芬“打个招呼”,将女儿留在县城工作,她却没有动用影响力谋任何私利,最终女儿被分配到一个偏远乡镇。

  熟悉吴菊芬的党员干部说,吴菊芬是反对“四风”的先锋模范,要以她为镜。

  这就是“吴满意”,清如菊,播芬芳。(记者 陈健)

本文来源: 人民网 责任编辑: 李成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