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作风建设见成效

    2014年10月09日 12:01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今天在北京召开。教育实践活动从去年6月开始,自上而下,分两批进行,目前已基本结束。在活动中,中央确定了21项专项整治任务。现在一年多时间过去了,整治效果如何呢?

  湖南省益阳市南县的政府办公大楼,去年有28家单位在里面办公,今年变成了31家。在清理办公用房中,这一栋大楼腾退出了42间办公室。

  南县县委督查室主任陈敏带着记者来到这栋大楼。记者第一个要求看的,是县委书记的办公室。办公室20平米左右,是符合规定的。办公室对面是书记以前办公的地方,现在已经有三个部门在里面办公。

  大楼里变化最大的是四层、五层和八层。原来在外面办公的药监局、文广局和粮食局,分别搬进了这三个楼层。

  陈敏介绍,以前这里办公的已经调到其他楼层。文广局原来有个六层的办公大楼,搬进来后,分配到了13间办公室。同样,新搬进来的粮食局,办公面积也比以前小了很多。

  那么,这些腾退出来的办公用房都干什么用了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要先去一个学校看看。

  正是南县德昌小学早操时间,奇怪的是,所有一年级的学生却都坐在教室,没有参加。德昌小学的老师说,因为操场小,孩子们不能做早操,连课间活动都得班级轮流进行。南县德昌小学校长张兰清告诉记者:“最大的困扰就是我们学生上体育课、课间锻炼,这是最大的问题,基本的训练都达不到,50米的跑道都没有。”

  今年,这个困扰学校多年的难题,终于得到了解决。操场边原来是一堵围墙,对面是南县林业局,现在,这堵围墙已经拆掉了,林业局的院子和大楼都无偿地给了学校。

  张兰清介绍,林业局的空地就用来建运动场地,已经规划好了,是200米的塑胶跑道,学生们都能来做操了,大课间活动也都能开展了。

  孩子们有了可以尽情奔跑的操场,那林业局将去哪里办公呢?据了解,林业局将搬进南县司法局的办公场所,而司法局则进入原来粮食局腾出的大楼。原来粮食局办公的两栋大楼,现在一栋给了南县环境监测大队,一栋将成为南县司法局的办公和业务用房。

  湖南省益阳市南县县长汤跃武说:“当初就是按照要求腾退办公室,腾退了以后,感觉如果不利用起来是一种浪费,所以我们通过这次机会改善一下教育与卫生这些欠账的问题。”

  据了解,这次南县共清理出8000多平方米办公用房,大部分用在了改善教育和卫生方面。文广局原来的办公楼改建之后,将成为南县第三人民医院新的门诊大楼,南县农机局大楼已经配置给一墙之隔的南县实验小学。

  清理办公用房,用于百姓民生,这样的做法,在很多地方都发生着。一年多来,无论是清理清退公务用车、叫停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还是查纠城乡低保错保漏保;无论是治理餐桌上的浪费、会所中的歪风,还是礼品卡里的腐败,教育实践活动对准“四风”改作风,根除顽疾不手软。人民群众看到了祛除“四风”带来的党风政风社风的变化。那么,这样的改变是怎么发生的呢?

  5月8日,兰考县委常委的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兰考县委11名常委对照四风检讨自己,面对面地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11名常委共检查出问题161条,平均每人有15条。这个民主生活会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河南兰考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联系点。习近平对兰考县教育实践活动十分关心,3月中旬到兰考调研指导后,又多次了解进展情况,作出重要指示。5月9日上午,习近平再次来到兰考,参加并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这让兰考县委班子成员深受感动。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党中央高度重视,率先垂范。2013年6月22日到6月25日,中央政治局用6个半天的时间召开专门会议,对照检查“八项规定”落实情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全党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先行一步,作出表率。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每个常委都建立了自己的联系点,并多次到联系点调查研究、指导工作,示范带动教育实践活动。

  在兰考县的民主生活会上,大家聚焦四风,每个人都是把自己摆进去,把问题找出来,努力找到问题的病灶和根源。大家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深入学习教育、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之上的。从活动开始,收集上来大量材料,共收集了9000多条意见。这些意见分成民生和作风两个部分,这个步骤被称为梳辫子。梳理出的问题被分门别类,有的已经列出了整改计划。

  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王新军告诉记者:“我们从一开始,组织千名干部下基层,到群众中去听意见,拿着老百姓提的意见当镜子。”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一开始,就把门打开,背靠背、面对面、请进来、走出去,真心实意听取广大群众和党员的意见。查什么、改什么,都是根据群众的意见对照检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根据本地实际,采取了多种方式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在新疆,从今年3月开始,全疆20万党政群机关干部,在3年内,分3批组成工作组深入到农村,与当地的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打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在云南,相关部门组成了49个随机调研组,在全省先后开展了7轮随机调研,“点对点”发出139份整改通知,对1400多个具体问题,当面指出,限期“补课、整改”。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三个环节衔接贯通,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是基础,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是关键,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则是根本。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中央颁布《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相继出台19项制度规定,涵盖公务接待、办公用房、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公车改革等多个具体方面。

  全国党建研究会会长虞云耀表示:“这一次通过建章立制取得了很大效果,各项规范权利的使用、领导干部下基层、直接联系群众等都建立起了制度,但是所有这些制度,还要进一步完善、细化,成为一个体系,另外要进一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真正靠制度使党的建设、作风建设能够取得长效化、常态化。”

  历时一年多的教育实践活动,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解决了一些多年想解决没有解决的问题,刹住了许多人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现在,教育实践活动已基本结束,但活动收尾不收场。对一个执政党来说,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如何巩固和发展这一次活动成果,真正做到常态化、长效化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贯彻群众路线、加强作风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本文来源: 人民网 责任编辑: 李成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