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229号的每一种青春

    2014年11月06日 12:52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我会常常想起2003年的夏天,站在灵桥路229号门口扛着摄像机的苏老师。

  他是我在229号的第一个工作搭档,芜湖人,热情敬业,普通话里绕不过皖地口音,和他闲聊经常提起“四大米市”的繁华,然后模仿他“辣个辣个辣个”的滑稽语调。

  记者站的工作不分日夜,苏老师从不恼,经常说“你小姑娘别去了怪累的”,每当盛夏午后采访回来,我都会头晕脑胀地塞两颗烧酒杨梅下肚以防中暑,苏老师闻着酒气摇头感叹道,周含你可真是好酒量。我把罐子递过去请他也来一颗,他摆摆手说,不吃了不吃了没下酒菜啊。

  满室哗然,欢笑朗朗。

  在记者站呆满三年,我转到了文化岗位,苏老师依旧扛着摄像机走街串巷地跑外宣,偶尔收到他笔力遒劲匆匆写就的新闻稿,直至他离开前的半个月,我们在区文艺小分队下基层的现场聊报道,他认真地说,我想从这个角度来切入就非常自然了。我连连点头,跟以前一样帮着他举了一次采访话筒。再后来,苏老师走了。送他的那日灰黄了天,我知道229号里和他从此永别。

  “是什么改变了/我们的容颜/是匆匆流逝的华年/还是再没归来的燕/是什么将往事/写成了书签/是人来车往的城市/还是夕阳尽头的烟”,最后一次走过229号那条绿盖葳蕤的狭长甬道,是2014年的10月。白露深重,秋意浓烈,阳光从林荫的间隙奋力地洒落下来,我背着满身的温暖走到四号楼,走进那个西北偏北的办公室。大约只有这条甬道,能够见证历史赋予这个时代的每一种传承,能够见证海曙区29.44平方千米上的每一次日新月异,能够见证灵桥路229号涓滴成流每一个人的一路执着。

  他的记忆,我的青春,都在大河奔流的十年中,汹涌而去。十年之后,仿佛所有鼓励我的声音都在耳边响起,在这些荡气回肠的语言中,我一直一直坚定地走着,就象第一天踏进229号时所有一切给我的昭示:莫忘初心,坚定向前。(作者 周含)

本文来源: 海曙新闻网 责任编辑: 张弛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