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9188196

海曙新闻网

天一巷的历史深处

    2020年08月06日 10:33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三)达官宅邸

  古人带兵作战讲究兵力和后勤补给,在天一巷这里军队和粮草悉数出现过,这很有意思,不过他们之间的时间差了数百年之久。

  在现在天一巷地基之上还曾矗立过宰相的府邸。光绪《鄞县志》将包含今天一巷在内的中营巷统称为府基巷,这是因为南宋权相史弥远(1164-1233,史浩子,1187年进士,1208年拜相)的府邸建在芙蓉洲。史氏家族因为有朝廷背景,在宁波城内势力极其强大,据说月湖当年十分之七的地盘就被他们占据。

  《四明谈助》称:“预备仓址,故为史相弥远府基”,还进一步指明“月湖之西,史丞相弥远所居。按宋遗《月湖丈尺图》:其府左则衮绣桥,今之水仙桥也;右则感圣桥,今之虹桥也。其后直抵影泉坊,谓之史府新巷。”(《四明谈助》,P541、542)《鄞县通志》称影泉坊是在蔡家巷口。可见,史丞相府是坐西朝东,面湖而居。衮绣桥在今偃月街小学附近。虹桥现尚存(已改成水泥桥),因历史上在其北边附近有感圣寺又名感圣桥,桥如今在月湖石浦饭店前的超然阁旁。史弥远的府邸观文府,当年位置今天大概东到月湖西岸,北至青石街,南到马衙街,西抵天一巷,建筑群呈北宽南窄格局,并紧邻稍晚时候建造的平籴仓。尽管史丞相府在元代时已遭焚毁殆尽,但是天一巷曾属于史府院落的一部分,这应该是毫无疑问的。

  明朝时,建在虹桥与马眼漕一带的闻天官第,临河面南,一共有四座房屋。这里的“座”可能比我们想像的要大些。笔者曾推测其房屋北界可能接近天一巷位置。果然,在天一巷南侧佘宅位置今尚存一口“天官井”,是闻天官第当年的旧物,这便很好地佐证了这一判断。该井的井台用八块条石拼连而成,常年不枯,时至今日依旧成为老巷居民取水洗衣的重要来源。

  范钦所住的范司马第、藏书楼天一阁旧时建在预备仓附近位置,“故范司马宅至今犹称‘小仓范氏’”(《四明谈助》,P541),与今日天一巷毗邻,成为巷上最耀眼的风景。

  可以这么说,天一巷在历史剧中扮演过寺庙、府邸、仓储、军营等角色,尤其是在宋代、清代的芙蓉洲上更是留下了浓墨重彩。天一巷在这期间肯定还发挥过另外的使用功能,但是由于史料所限,我们暂时不得而知,也不好妄下定论。但是,可以排除的是前文提到的杨尚书第、黄府尹第建在三板桥附近,不属于天一巷范畴。李尚书第、李都督第都建在虹桥边上,房产系在闻天官第东侧房屋基础之上改建,与天一巷也稍有距离。

  每当夜深人静之时,独自灯下阅览书籍,试想几百年前的古人就在我卧睡的地上曾经习武喊呐,苦练杀敌技能;抑或高诵佛经,佛号声声绕梁不绝;囤积粮草钱米以备饥荒之年;甚至是莺歌燕舞,灯会、酒会其乐融融。倘若思索这些云烟般的故事,你就会觉得历史不再是一门枯燥的学问。

  入住的同事陆陆续续搬离,唯独我依然选择住在这里。住在天一巷拥有闹中取静,傍湖而居,交通极便利等诸多条件,适逢梅雨季节则成为一条文人眼里少见的烟雨巷弄,盼着与丁香般女子的美丽邂逅,但更因为住在这里使人心恬静,享邻里友善和睦,这比什么都重要。当然,些许烦恼就是地气潮湿,偶尔夜闻鼠噬声的几多无奈。

  2009年7月,也就是我撰写本文的同时,月湖西岸整治大潮刚刚涌入天一巷,工人们正在拼装脚手架,将对天一巷内部分年久失修的建筑进行维修。望着周边处处画圈的猩红拆字,我不禁遥想走过千年岁月的天一巷明日将会以哪般容颜呈现在世人面前呢。

首页  上一页  [1]  [2]  [3] 
本文来源:海曙大观 责任编辑:张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海曙新闻数字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