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宣传适应“新常态”才能“入脑入心”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昨天在教育部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座谈会上表示,高校教师必须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绝不能让传播西方价值观念的教材进入我们的课堂;决不允许各种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在大学课堂出现;决不允许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在大学课堂蔓延;决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发牢骚、泄怨气,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他强调,要强化理论武装和正面引导,要扎实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高校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如何才能入脑入心?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身正不怕影子斜”的“言传身教”和“近似完人”的经验典型,稍被戏谑或抹黑,很容易就会被湮没在信息碎片化的大潮之中。有些高校教师,以怪谈谬论哗众取宠,而学生们反而信以为真。有些高校老师闭门造车,寸步不离书房,在屏幕里观世界,在键盘上读中国,严重脱离时代,脱离实际,脱离实践。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了解学生心里想什么、喜欢听什么、课下聊什么。不能只是“纯理论”地高谈阔论,应与现实结合、与生活结合、与实践结合,让学生感觉到理论有用,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引领和适应宣传思想工作“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首先要搭建师生互动、沟通交流的便利平台。要创造机会并虚心接受学生的建议,完善师生互动交流措施,切实为学生服务。做好宣传思想公开工作,是打造高校“精神高地”的必要前提。高校要把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事项作为工作重点,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只有赢得了学生们的信任,校方才有公信力,才有吸引力。内容上,要贴合当代大学生的口味。如果说学校好比“大厨”,学生就是“顾客”,厨子技艺再高,只有迎合了顾客的口味才能有市场、有实效。要提高大学生对马列主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兴趣,既不能高估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不能把曲意逢迎少数人偏好视为工作创新,不当引导将不利于大学生“三观”的树立和增强。
思想宣传要与教学环节相得益彰、并驾齐驱。将思想宣传内核搬进教科书,让每一名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有所收获;加强对高校教师的思想教育培训,党员教师带头,带头宣传党的利好政策,开展好服务师生和贡献社会的丰富活动,带头弘扬正能量;扩大师德考评和监督范围,完善思想品德不合格职工退出办法,增加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探索将思想工作融入到相关社团活动中,增强个人研学用的兴趣,积极营造生动活泼的有利氛围。
原唱?翻唱?《我是歌手3》第四期声音解谜
- ·小罗伯特·唐尼的文艺回马枪01月14日 14:18
- ·第十届中国摄影艺术节颁奖仪式 29座金像花落各家01月09日 15:47
- ·羊年春晚语言类节目一审“放榜” 01月05日 14:12
- ·《我是歌手3》1月2日开播 张靓颖陈洁仪最受欢迎12月30日 14:42
- ·《带着爸妈》陈翔穷游被粉丝“施舍12月29日 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