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翻译98年之前就在了
园林部门也一直没留意
记者随即咨询了市城管园林局方面,相关工作人员也都感慨,这样的错误确实不应该出现,但他们确实都不曾留意,也没发现上面的错误,直到看到网友发的照片。
中山广场管理所的相关工作人员陈云燕在陪同记者查看时提到,中山广场在1998年时改造过,当时正是管理下放,之后由海曙区属地管理,中山广场管理所接手时,这三块导游图就已经在了。
据她了解,应该是更早的管理部门当初将导游图交给市场上的文本公司制作的。
“制作的人估计就是电脑上直接用机器进行翻译,而自己又不懂英文。”陈云燕表示。
如此一算,这些“中西合璧”的神翻译,居然已经存在十多年。
昨天,海曙城管也在论坛上跟帖表示:非常感谢市民朋友对中山广场的关注,近期将对不规范的标示进行更换。
市城管园林局表示,会尽快撤换导游图,之后具体怎么翻译这些地点名称,或统一用拼音,或干脆只印中文,他们会慎重研究商讨后,再做决定。
专家:城市的软环境要改善
双语标识在宁波刚起步
针对类似公共场所的这些双语标示,昨天钱江晚报记者也向市政府外事办,了解宁波当前的一些情况。
听说中山广场里的这种错误翻译后,外事办的孔主任表示,八九十年代,宁波应该已经有了一点赶英语潮流的萌芽。类似这样“四不像”的翻译,本意是好的,但由于当时普遍水平不高,更没有相关规划。
事实上,孔主任透露,为提高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市政府从去年开始,已经专门针对“双语表识”提出了行动纲领。
不过,当前宁波采用双语表示的场所确实不多。轨道交通地铁站的双语标识,正是宁波首个由建设单位与外事办合作得出的成果。而这些站点翻译就是由外事办严格把关的。
而且据悉,包括“中山路”、“柳汀街”在内的宁波一些即将新建、改建道路,都会陆续采用规范的双语标识。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的陈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宁波目前确实没有出台相关规定,来规范这些英文翻译,参考其实是缺少标准的。”
陈教授还举例说,就那“天一阁”、“宁波帮”来说,众多外文专家研究、商讨,至今都没有给出一个最准确的标准。“确实,一些当地独有的地名、景点等词汇,由于没有约定俗成的翻译,只能具体文字具体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