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朱尹莹通讯员池瑞辉
什么是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回答五花八门,归结其中,离不开“以儿童为中心”六个字。
6月14日,2017全国幼儿园课程建设高峰论坛在海曙举行,海曙区以“回归童年本质,聚焦教育质量”的幼儿园课程建设经验,向6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前教育专家及幼教工作者分享“海曙答案”。
“海曙区的学前教育有比较扎实的基础,这两年在品牌建设的过程中,很好地传承了张雪门的教育思想,坚持儿童立场,课程建设的水平得到了充分的提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教授如此评价。
该怎么追求更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百年前,教育先贤张雪门与友人一同创办了星荫幼稚园,这是宁波市第一幼儿园的前身,也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幼儿园。近百年的风雨,海曙区在幼教的成绩同样不容小觑:早在2011年海曙就实现了学前三年毛入园率112%,净入园率99.93%,优质资源达76.2%。
当海曙区的学前教育初步达到了机会和质量的均等化,基本满足了辖区幼儿能入园、入好园的需求后,幼儿家长又迫切需要家门口高品质的学前教育。“把课程建设作为品牌创建的抓手,把儿童作为课程的起点。”海曙区教育局副局长陈臣指出问题关键,“我们要摆脱用成人的视角替代儿童的眼睛,用成人的思维替代儿童的思考,用成人的做法替代儿童的行动,回归童年去解读儿童,为儿童创设适宜身心发展的环境。
启文幼儿园园长邵爱红对此深有感触。“两年前,我们会先预设好活动的架构:如哪些需要进行集体活动,哪些放在区域里做比较合适,哪些可以和游戏融合。”邵爱红坦言,教师按照自身的理解,设计好活动的形式。课程行进中各学习形式之间的最高状态是“联结”,而非“融合”。
想要改变的不止是邵爱红和启文幼儿园老师们,海曙对幼儿园课程重新进行了审视。2015年,海曙区教育局与南京师范大学专家团队达成协议,开启“私人定制”区域学前教育品牌建设的合作,首批选定宁波市第一幼儿园、宁波市第二幼儿园、宁波市实验幼儿园、宁波市闻裕顺幼儿园和海曙区启文幼儿园5所试点园进行重点建设。
课程转身,儿童回到了课程中央
转身倾听幼儿,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而不是首先考虑教什么,这样的“以学定教”,使儿童回到了课程的中央。
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宁波市第一幼儿园就开始重探老园长张雪门的教育思想。在《新行为课程》的探索中,第一幼儿园并非照搬照抄《行为课程》原有的课程体系和内容,而是真正继承了“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的课程灵魂。
在第一幼儿园,混龄儿童工作室是最受孩子欢迎的场所。这是根据幼儿兴趣、需要设立的幼儿专用活动空间,共设立十二间专用工作室,每个工作室以宁波地方特色命名,每个工作室有自己的内容指向和目标指向。工作室中有适合不同能力幼儿操作的材料,每月教师会根据幼儿情况调整活动材料,真正满足每个儿童游戏、发展的需要。
课程建设由谁来做?园长?教师?宁波市闻裕顺幼儿园园长李江美经常挂在嘴边的四个字:“全员卷入!”在闻裕顺幼儿园“生长课程”的行进历程中,园内每位教职工都有一份记录自己优点的“星星点亮册”,如保安师傅的亮点是辨认各种农作物,这一亮点给种植和科学活动帮了大忙。
不仅是教职工、家长,周边企业、商家也被幼儿园纳入课程资源。在李江美看来,以孩子的视角出发,这些围绕孩子生长生活中人群及周遭都应该成为课程的一部分。
为给园长和老师的课程建设能力提供支架,南师大专家组十位导师对五所试点幼儿园开展了每月一次的驻园指导。在区级层面,海曙还启动了园长课程领导力提升工程、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工程和园本教研特色项目培育工程等“三大”工程,助推区域课程建设的深入开展。
两年来,5所试点园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坚守“全面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底色,形成了新行为课程、部落游戏课程、创享课程、生长课程、三味课程等园本课程,呈现各自的精彩。
分层定位,建构多样化的、适宜的幼儿园课程
没有一种不成不变的课程可以完全适应不同背景下的幼儿园。只有适合的课程,没有最好的课程。实现课程适宜性的关键是课程园本化。海曙区对辖区内幼儿园分级分层推进适宜课程建设,以期全区域的学前教育“儿童立场”回归。
第一层次,全力助推以品牌试点园和省一级(市六星级)幼儿园为主体的园本课程建设,形成了一批以宁波市第一幼儿园《新行为课程》为代表的“园本课程”。
第二层次,对于省一级(市五星级)和省二级(四星级)幼儿园,倡导他们进行对省编课程局部改造的实践研究,凸显课程的适宜性。这个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更是一个改造的过程,还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对于省三级幼儿园、小规模民办幼儿园在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行政与教研部门通力合作,借助《浙江省等级幼儿园评估指标》中涉及保教的指标,对全区省三级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指标解读的培训,另一方面由教研室牵头组织区内骨干教师对省编课程进行适宜海曙特点的课程审议。
海曙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海曙区将结合区域调整的契机,围绕新一轮“学前教育提升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与专业引领,实现区域幼儿园课程的多样态发展,全面促进全区学前教育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