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爱心义工队在做公益助残活动。 (陈朝霞摄)
南门街道马园社区党员先锋志愿者走街串户上门为独居、空巢、行动不便等老人开展打扫卫生、代买物品、医疗健康等服务;在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鄞江镇建岙村文化礼堂里,67岁的党员志愿者唐亚凤用宁波土话生动地讲解本村的红色历史,成为一本活的“教科书”,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章水镇里梅村27名党员志愿者近日对溪坑、主干道两边进行了全面大扫除,助推“五水共治”……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如今,海曙3万党员志愿者开展为民志愿服务已成为常态,他们走在各项活动的最前列,常年关爱空巢老人、扶助困难户、开展义务劳动,用“微服务”凝聚“大力量”,成为海曙亮丽的“红色名片”。
本报记者 陈朝霞
海曙记者站毛一波
通讯员 许钢
社区网格“责任区”,服务宗旨永不变
“夜晚注意防火防盗……”每到晚上七八点钟,海曙的很多社区会出现这样的提示音。这是由各社区党员居民自发组成的平安志愿者服务队,他们在社区治安巡逻,认真查看角角落落,犹如社区安全“护卫神”。
今年72岁的老党员陶文国是南门街道尹江岸社区老年平安志愿者服务队领头人,对自己常年坚持在社区治安巡逻的一线,他表示:“退休后,我开始在小区做志愿者,能为群众做点服务工作,觉得心里畅快。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宗旨永远不会变的。”
在陶文国的带领下,社区老年平安志愿服务队成员增至15人,并设立防火责任区,实行分片负责,每年排查出消防隐患近百起。去年以来,社区居民没有发生一起火灾和烟花爆竹事故,同时,社区内各类民事案件发案率比去年同期下降80%,确保了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西门街道北郊社区的老党员戴黎明是文工团退伍军人,他利用自己的特长,助力社区推行“文体自制精神养老”项目,为许多行动不便的老年居民送去“私人订制”音乐会,让老人们足不出户享受音乐盛宴。他还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捐款献爱心,结对自闭症少年,用音乐打开少年的心房,引导少年走出家门。
近年来,海曙区注重发挥党员在志愿服务工作中的率先垂范作用,结合党建网格化工作,根据群众需求和社区志愿服务岗位设定,开展社区党员上门入户活动和岗位项目认领服务。同时,通过在社区建立“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志愿服务模式,划定党员服务“责任区”,让党员参与社区志愿活动成为常态,体现了基层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变本色。
基层服务全覆盖,机制逐步更完善
今年4月,海曙搭建起“一联盟、双中心、十基地、百站点”党员志愿服务网络体系,横向并联“善集”公益一条街、鼓楼沿、天一商圈等志愿服务实体运作基地,纵向串联百余个镇(乡)、街道“甬·志愿”服务站、村和社区“甬·志愿”服务点,借助81890党员志愿服务平台指挥调度中心及“甬·志愿”APP,云端统筹、整合、调度党员志愿服务需求和供给,实现服务触角全覆盖。
开展“党员我先行”剿劣立潮头、一线建新功、助企树形象、网格促和谐、解忧作表率等一系列“锋领行动”……3个月来,近千支党员志愿服务队、近万名党员干部进社区、农村、学校、企业,送政策、送服务、送医药、送维修、送优秀文化,零距离服务、心贴心交流、面对面征求意见建议。“我们开展活动的目的就是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海曙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海曙区还将不断完善党员志愿服务机制。“我们将依托81890党员志愿服务指挥调度中心‘一线一网一终端’,排摸接受来自群众、服务站点、服务基地三方面渠道的服务需求,梳理分析后分派服务团队,建立供需传导对接机制。在各服务站点、基地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的同时,建立站点联动合作机制,针对区域性、集中性需求,促进站点与基地项目共建、力量共享。”该负责人表示。
为提升党员志愿服务质量,海曙还将建立党员志愿服务质量反馈考评机制和激励扶持保障机制。“比如加强服务质量跟踪管理,将服务质量考评纳入锋领指数考评;引入第三方评价体系,通过电话征询、专业调查征求群众的服务评价。”该负责人介绍,同时,党员志愿服务团队和项目孵化基金资助制度也将进一步完善,推广党员志愿者保险保障制度,分层分类对党员志愿者专业技能、服务技巧、业务理论等专题培训,全力激发党员志愿者参与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