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举行“我的感恩妈妈的微笑”残友们与义工妈妈一起过节。(白云街道供图)
近日,在海曙区白云街道云乐社区举行的一次感恩活动中,二级智力残障人士小李将一束鲜花送给了义工“妈妈”钱信菊,“母子俩”深情相拥。这些年来,钱妈妈一直将在社区添翼工作室“工作”的小李当作自己的儿子,为他带来亲手做的饭菜、制作合身衣服、帮助完成“工作”……小李的冷暖胖瘦、开心难过,钱妈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白云街道有在册残疾人593人,其中二级以上重度残疾人275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活困难,像小李和“钱妈妈”这样的帮扶模式在白云各社区不断被复制。“近几年对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发现,他们除了普遍有基本生活保障、治疗康复的需求外,还有40%的残疾人有就业、社交、文化等提升生活品质方面的需求,有30%的残疾人有就近在社区康复、就业、融合的意愿。”白云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对身边这群特殊伙伴伸以援手,党员帮、义工帮、邻里帮……真情涌动。
本报记者 陈朝霞
海曙记者站唐慧晔
通讯员 虞默之
社区助残深入
生活照料是许多残疾人最大的渴望。自2013年起,白云街道先后建立两家社区残疾人阳光家园——牡丹社区和云乐社区“阳光家园”,分别设置办公区、健身康复区、生活照料区、手工作坊区等功能室,开展以残疾人基础就业服务为主、康复为辅的日托式服务。同时,经常性地开展各种棋类比赛、趣味活动、心理辅导等。
每个月,云乐社区添翼助残中心会组织社区内乃至全区的残疾人,开展不同主题的手工技能培训和有益身心的活动:剪纸、泥塑、串珠类,购物、烹饪、烘焙,去鼓楼参加义卖、走进军营等活动有声有色,让助残服务中心像个大家庭。成员之间还互帮互助,中心定期组织残友们上门为老弱的残友打扫卫生,并结对爱心企业,为残友们长期提供手工包装业务,让残障人士建立自信,激发潜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3年来,依托社区“阳光家园”、社区社会组织和爱心单位,街道共开展16个助残项目,申请到各类公益资金约6万元,服务残疾人600余人次,提供残疾人社区融合、个性化康复与培训、文体娱乐活动、社会工作介入、心理咨询等精细化服务,保障了助残工作常态化、深入化开展。
公益项目助力
2015年,白云街道试点社区公益项目助残,先后组建了22支社区助残社会组织,通过申报区公益创投项目、区残联需求导向式助残项目,提供包括心理辅导、家政维修、文体娱乐、灵活就业等服务,推动助残多元化、专业化。
云乐社区添翼工作室对接爱心企业提供一次性拖鞋、牙刷的简易包装业务,让残疾人通过简易劳动进行康复的同时,还能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许多残疾人在这里找到生活乐趣,更增加了生活信心。2016年,该社区为残疾人量身定制的《天使加油站》项目,还获得了宁波市“最具影响力助残项目奖”。
牡丹社区恒爱公益编织站为残疾人提供编织培训,还提供串珠、剪纸、毛线贴画等DIY手工培训及装配工作,以计件形式给予一定的报酬,让一些社区残障人士基本解决生活困难。
云丰社区王姐工作室通过小组互动和个案辅导的方式,对有需求的残疾人及其家属进行心理健康干预;安丰社区的助残E公益项目为残疾人提供义诊、义演和手工艺制作培训,深受残疾人欢迎。
社会力量参与
2011年4月,残障儿童康复机构海曙区满天星残疾人服务中心落户白云街道联北社区时,还不为辖区居民完全接纳。于是,社区启动“童心携翔”项目,以退休大叔大妈为主要成员的“微笑义工队”和社区社工一起行动起来,带动身边的人了解并接纳他们。
如今,“微笑义工队”队长王凤妹能认出“满天星”中所有残疾孩子,对他们各自的喜好也一清二楚;李运好师傅还为他们拍了专题片。牡丹、白云庄等社区也分别与“满天星”合作,开展社区融合活动,为“星星农场”送去环保酵素、有机肥料等。
辖区白云医院为“星宝”们提供实践小课堂;武警二中队的兵哥哥们和添翼服务中心结对,为残障儿童开设“军营体验日”;林凡服饰创始人林柱春常年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宁波市公交公司为安泰社区残障者洋洋提供公共自行车管理的爱心岗位;最早资助添翼工作室的吴丽琴女士迁居别处后,仍在源源不断地为“添翼”提供酒店用品分拣包装的业务……“‘社区康复、社会互助、有效融合、多元共享’的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街道社会助残氛围越来越浓。”白云街道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