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574-89188390

海曙新闻网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宁波日报]海曙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残疾人

    2017年12月01日 08:54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省残联领导参观残疾人文创类技能培训教学现场

  今年以来,海曙区残疾人事业发展坚持以残疾人为中心,顺应时代变化,努力找准当前事业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切实解决残疾人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综合推进残疾人事业的基础上,以建设社会化助残服务体系为突破口,集中力量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推动“保障”与“服务”两条主线同步高速发展,为满足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谋好篇、布好局。

  本报记者陈朝霞

  通讯员 王思远

  供图 海曙区残联

  -深入基层探访,对症事业发展的难点所在

  行政区划调整后,原鄞州区9个乡镇(街道)划归海曙区管理,海曙区持证残疾人增长了2.6倍,总数超过18000人,残疾人事业治理结构从纯城区扩展为集中心城区、郊区、山区为一体的复合型城区,残疾人事业面临城乡统筹协调、区域一体发展的新征程。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海曙区残联积极响应“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专项行动,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各乡镇残联、阳光家园、扶贫基地以及困难残疾人家庭,切实了解新海曙残疾人事业基本情况,稳妥有序推进残疾人政策措施的衔接、融合、实施。

  以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新制度为重点,系统梳理残疾人补助类新老政策和原鄞州、海曙两区政策的异同,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扩大基本救助保障覆盖面。今年以来,累计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10000余人次,发放资金5000余万元,目标人群覆盖率实现100%;出台《海曙区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提供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11090人次,基本康复服务率达到100%,做到有需求就有服务;为全区持证残疾人投保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增强残疾人意外伤害的避险能力。

  畅通微信、微博、网站、来电、来访等需求收集渠道,结合基层网格化走访、残疾人专项调查工作,全年走访残疾人家庭30000多人次,全面掌握辖区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和需求变化。坚持问题导向,会诊聚焦当前残疾人工作中存在的基层基础薄弱、服务供给不足、残疾人就业困难等难点问题,对症下药,积极落实工作措施,为广大残疾人解难题、办实事、谋福祉。

  -坚持精准施策,回应残疾人的所需所盼

  家住横街镇爱岭村重度肢体残疾人严师傅要申请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考虑到其家偏远、行动困难,片区残疾人工作者直接上门收取所需的材料,代他“跑腿”,解决了他的难题。

  今年以来,为更加方便残疾人办事,海曙区残联推进“一站式服务”和“最多跑一次”服务机制改革,全面梳理涉及保障救助、康复救助等六大类工作清单,明确残疾人“两项补贴”申报、自强创业补助申请等14项为“最多跑一次”事项。对于一些住在偏远地区、无法出行的重度或高龄残疾人,充分利用残疾人专职委员和基层网格队伍,推出“上门办证、上门送证、上门落实政策”服务,实践推动残疾人服务向“零跑腿”延伸。

  就业是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价值、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也是很多残疾人关注的问题。针对残疾人就业渠道相对较窄、稳定就业能力较弱等瓶颈,海曙区残联推出就业项目经理人、电商创业导师,深化“培训就业一体化”模式,提高残疾人的稳定就业能力。今年起,对接益起创技能培训中心,为残疾人提供理发、美甲、艾灸等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落地工作;推出免费的职业技能网络学习平台,让残疾人足不出户享受个性化培训定制服务。目前已累计为295名残疾人提供技能学习、职业推荐、岗前培训、就业实习、创业指导等服务,有效扶持90余名残疾人就业创业。

  此外,针对智力和精神障碍残疾人难以进入竞争性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的现状,积极探索庇护性就业,先后在西门街道彩虹桥残疾人服务中心等残疾人日托机构中,推出庇护性就业服务,将帮扶就业与照料、康复相结合。根据残疾人自身特点,与各类企业与机构接洽,提供工艺品、文具、玩具组装,产品简易包装等工作岗位,截至目前,安置了383名智力、精神残疾人就业,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动员社会力量,增强残疾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这当中,残疾人对精神文化、婚恋交友、融入社会等服务需求与日俱增,由此延伸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软需要”更加广泛细致,这给海曙助残服务资源供给和服务模式提出新的考验。

  为此,海曙区残联坚持需求导向,通过项目化、社会化的运作方式,整合零散的社会资源,满足残疾人多层次、类别化的服务需求。

  对于残疾人反映较为集中的服务类共性需求,海曙区残联每年打包推出社会助残项目给予落实。今年,围绕城乡残疾人需求差异和公共服务资源不平衡等情况,从残疾人呼声较高的医疗康复、精神文化等方面设计立项,如联合浙江千手慈善基金会推出的“送医进乡镇”项目,将城区内优质的医疗资源引入相对偏远的乡镇(街道),发动医疗志愿者开展义诊咨询和康复指导,从而改善乡村残疾人的医疗康复条件。今年以来,已投入28万余元培育16个需求导向式社会助残创新项目,从残疾人个性化康复与指导、社会融入、婚恋交友等九大类领域对接残疾人需求,同时配套出台《助残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项目督导,确保每一笔助残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海曙区还通过社会助残平台,对接各种社会力量及时回应残疾人个性化需求。从2014年起,海曙区成立全省首家枢纽型社会助残服务平台——“馨之园”社会助残服务中心,在整合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个人以及残疾人群体自身等服务资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将助残服务由原来的残联独家包揽转为动员社会共同参与。

  暑假前夕,针对一些残疾人家庭反映的市面上专门面向残障儿童的课外兴趣班稀缺、家长缺乏财力和精力的情况,“馨之园”积极协调区关工委、关心下一代银发志愿者协会红烛爱心工作室等多个爱心单位和团队,推出“同一片蓝天”暑期班,为残障儿童提供手工、绘画、国学、唱歌、烘焙、社会实践六大类公益教学课程,周一至周五场场不重复。

  随着社会化助残服务体系的深入推进,海曙区在党建引领示范助残、高校学生实践助残、基层社区融合助残、志愿平台对接助残等领域取得新进展,全年累计利用社会资源回应残疾人个性化需求3200余件次,为社会各界了解残疾人、走近残疾人、关爱残疾人构建起便利渠道,也为残疾人的生活、学习、康复、就业和融入社会提供了更周到、更高效、更符合需求的服务,让残疾人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本文来源:宁波日报 责任编辑:沙燚杉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