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

集士港镇 古林镇 高桥镇 横街镇 鄞江镇 洞桥镇 章水镇 龙观乡 石碶街道 月湖街道 西门街道 江厦街道 南门街道 鼓楼街道 白云街道 望春街道 段塘街道

老祠堂成为农民“精神家园”

    2018年04月04日 14:08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海曙新闻网讯(记者张立 通讯员张琦)3月31日上午,集士港镇湖山村里敲锣打鼓、彩旗飘飘,热闹非凡。当天,该村的湖泊董氏宗祠修缮竣工,董氏宗亲和来自各地的贺喜群众齐聚一堂,见证昔日农村老祠堂的华丽转身。

  祠堂是农村谒拜祖先、族人聚会的宗族活动场所。据悉,湖泊董氏宗祠始建于明朝宣德正统年间,后因年久失修,祠堂建筑本体损毁严重,几近破败。“去年初,村里成立了董氏宗祠筹建小组,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新祠堂终于建成。”湖山村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新祠堂气势宏伟,庄严肃穆,毗邻省文保单位十三洞桥和美丽的湖泊河。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保留祠堂的传统功能,经村民一致同意,董氏宗祠还注入新的元素和内涵,成为传播慈孝文化的基地。“为弘扬新农村的新风气,我们借此次祠堂修缮为契机,有机融入了现代文明,重点要将祠堂打造成农民新的‘精神家园’。”集士港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改造后的祠堂张贴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家风家训和村规民约,无形中把代表着传统道德精神的“仁、义、礼、智、信”内容滋润于民;同时祠堂开辟出一块文化舞台,可供村文艺团队排练演出以及说事议事。

  如今,集士港不少村庄祠堂经过保护性改造,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精髓,留住了乡愁,又变身成礼堂,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在集士港翁家桥村的翁氏宗祠,祠堂二楼的两侧厢房分别开辟成书法教室和“大头和尚”非遗展示厅。“每逢周六,村民都会集合在此,一起练书法,好不热闹。”该村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如今加入书法课的村民越来越多,男女老少都有,大伙在古朴的祠堂里感受到厚重的文化底蕴,也耳濡目染更多的现代文明的熏陶。“现在村里打架、赌博的现象少了,参与文化活动和助人为乐的多了。”

  “相信镇里越来越多祠堂能成为村民喜欢去的活动场所。”集士港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会充分考虑在部分祠堂里设立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把祠堂变成农村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

本文来源:海曙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立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键词: